【电子烟】祸害非浅 政党理应及早表态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本年度施政报告公布在即,预料政府将对规管电子烟作出回应。政府或可能逆民意而行,向烟草商屈服。事实上,社会大众,包括医学组织、吸烟与健康委员会,以至中小学议会及校长会一众专业或权威团体,皆已申明立场,促请政府立法禁止电子烟及其他新烟草产品。教人不解的是,作为把关者的立法会议员却多未清晰表态。民意不容忽视,各政党应及早向公众交代立场,以释除疑虑。

如果只管不禁电子烟,林大庆直言,还要投入大量资源做控烟、巡查、检测,全部由纳税人负担成本,而且未必有成效,全禁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林若勤摄)

电子烟祸害未明 政府应审慎行事

现时,有关电子烟的争议主要有三:一是电子烟对身体的潜在祸害;二是电子烟合法化,会否令吸烟者年轻化;三是电子烟是否能取代传统香烟,协助戒烟。

虽然早前有烟草商援引独立报告,指电子烟这类替代品有助降低健康风险,危害较少,但与此同时,国内外皆有不少调查,质疑报告的准确度和科学性。例如,一份英国官方报告认为,电子烟的科学研究缺乏长期数据支持,对人体的长期潜在影响仍属未知之数;本港立法会的一份综合研究报告亦指出,“电子烟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心血管病患者如接触到含有尼古丁的电子烟气雾,很可能会增加病发风险 ”、“过往曾有两个项目研究电子烟使用者的生物标记数据,结果发现其丙烯醛(对呼吸道构成浓烈刺激的化学物)水平与非吸烟人士一致”,故不见得烟草商的说法就是绝对科学、可取。

任青少年戒烟热线戒烟辅助员4年的梁展程(右)表示,最年轻的电子烟吸食者仅10岁。(陈芷昕摄)

另外,早前吸烟与健康委员会发现,曾吸电子烟的小学生比例,同比增长五成半,升至‌4.5%,数字可谓令人担心。诚如港大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讲座教授林大庆表示,政府早前只建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无助减低青少年吸食的诱因,亦是等同将电子烟合法化。这样不但无法扭转吸食电子烟的年轻化趋势,亦与“共建无烟香港”的长远目标背道而驰。

同样地,电子烟可成戒烟工具的论点亦有斟酌之处。将健康风险未明的电子烟当作戒烟工具,其心态可谓“自欺欺人”,仅是以另一样恶习取而代之,并非真正戒除香烟。再者,戒烟的成果大多都是取决于吸烟者的心态和决心,来克服戒烟期间的身心变化,而非借助外物。正如一位吸烟逾40年的受访者表示,“确诊严重心肌梗塞,要做‘通波仔’手术,事后以电子烟助戒烟,惟吸食数月无补于事”。

左为电子烟,右为加热烟。
+6

政党理应及早表态 回应市民诉求

虽然坊间早有不少团体支持全面禁售电子烟,惟把关的责任是落在一众立法会议员身上,故各政党此刻已不宜静观其变,待政府正式公布政策后,才表明立场。反之,政党在禁售电子烟一事上,须走在前线,引领舆论,方可为民发声,向政府施压,否则只予人与烟草商“勾结”之感。

情况一如月前民主党邀请烟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出席酒会,或烟草商向公民党购买两张筹款晚宴门票的小风波一样,虽然两事并非违法,但事后却惹人诟病。须知,烟草商的商业性质非如一般私人企业,其产品不但对社会毫无裨益,更对环境、健康有负面影响,可说是百害而无一利(除了烟草商本身)。故与烟草商打交道时,亦不应视为“正常接触”(特别是这段“敏感时间”)。

事实上,从政者不但要平衡各方利益,更要懂得就某些议题划下底线,扶正社会风气。过去多月,本港就电子烟的合法问题展开讨论,正反两方皆有其支持者。问题是,不论是电子烟或是传统香烟,其影响众所周知。诚如世界卫生组织所指,讨论烟草祸害时不应顾及烟草商的既得利益。既然电子烟本为“毒物”,何解不少政党仍迟迟未表明立场,回应社会上禁售电子烟的诉求呢?至少,这可使广大市民得知议员们是站在何方阵营,避免拖泥带水,招人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