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证书充斥市场 企业、求职者如何自保?
一名女生以虚假成绩表成功入读港大的专业试课程,再以虚假的港大法律专业证书受聘于律师楼,及后被香港律师会揭发其证书造假。女生被控以两项使用虚假文书、1项以欺骗手段取得服务、1项以欺骗手段取得金钱及1项作出虚假法定声明罪,终被判入狱9个月。现时网上交易网站充斥伪造文书或证件的服务,本港机构宜多加防范及审核,如与颁发证书的机构联络以核实求职者学历等。
政府部门、大学、律师事务所被骗 学历认证易被忽略
女被告张家玲,在2011年入读中大法律博士课程,但其毕业成绩未达入读港大法律专业证书课程(PCLL)的要求,便伪造毕业成绩表,将中大的成绩表上传至另一网站更改等级,最后获港大取录。其后又因不合格重读补考而退学,未完成港大专业试的课程。至2015年,她于网上购买虚假的港大法律专业证书(PCLL),并获律师事务所聘用为见习律师,再向香港律师会提交注册实习律师合约申请。香港律师会查阅文件时,揭发被告未被港大列为考试合格的学生,并将事件告知律师楼。律师楼最后将女生解雇,她亦在被辞退当天向警方自首。
今年三月亦有同类案件受审,曾于澳大利亚读书但未有毕业的男子涉嫌伪造假证书及假成绩单,讹称已取得学士学位,并在九年间,受聘于多个政府部门的七个职位,共获得110万薪酬。
政府部门及大学被虚假证书所骗,反映即使是公营机构亦对伪造文件防范不足,私人机构碍于资源限制,更难以认证求职者提供的证书真伪。曾有报道作测试,记者从内地网站取得一张伪造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毕业证书,同时借来一张真证书,但结果资深人力资源顾问以及港大法律系毕业校友,均将假证书当成真证书。人力资源顾问指,毕业证书并非钞票,不同时期、不同大学证书的印刷颜色、式样都有不同,骤眼看很难看出真假证书的分别。
现时辨别证书的过程虽未算繁复,但若要详细查证求职者的学历及专业资格,有人力资源顾问指整个核实程序最长需时超过一个月。但一般人力资源公司及中小企在聘请员工时,难有足够资源和时间进行相关工序,尤其在聘请较底级别、非管理阶层的员工时,一般多透过试用期及其工作能力来判断员工是否合适,而学历认证则相对较容易被忽略。
网络经济造就虚假证书 应加强监察
另一方面,在网络经济急速发展的年代,网上购物逐渐普及,网络零售及消费市场竞争愈趋激烈。《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7》显示,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2%,达7.18万亿元。事实上,网民的消费需求已由一般零售产品扩展及转移到个人化服务,而不良商家则通过网上交易不须面见、容易匿藏身份、产品制作监管宽松的特点,提供非法服务,如制作虚假证书、代写论文、为商户作大量虚假评论或投票等,网上交易漏洞令非法商人有机可乘。
在内地,网络假证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少网上交易平台在打击伪造货品方面已作出行动。2013年,淘宝网更新《淘宝禁售商品管理规范》,假证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学生证、身份证、驾照等办证类敏感词被屏蔽,阿里巴巴发布的打假年报显示2017年间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被关闭。此外,内地政府不时出动大规模网络假证搜捕行动,国务院安委上月会发布通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通过网络制售假证的行为。然而,网上买卖假证仍未根绝。
从源头打击非法造证固然重要,但本地机构亦有责任保障自身资历认证。本港大学或其他颁发资历证书的机构应在证书设计上加强防冒认证,协助坊间人士辨别证书的真伪。另外,专业界别亦应加强业内人士沟通,慎防求职者假冒资历,例如与相关大学联络,以核实学历。各方应尽力确保求职者获公平竞争的机会,减少资源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