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关税难改贸易逆差 背后有何玄机?
美国商务部公布7月货物贸易数据(不包括服务贸易),录得720亿美元贸易赤字,比6月上升6.1%,比去年同期则上升11.8%。特朗普政府一直声称关税政策有助于美国减少贸赤,但现实上贸赤却持续扩大,尤其美国与近月卷入贸易争议的中国、欧盟、加拿大及墨西哥等国家的逆差,更是有增无减。
很多评论在讨论贸易战时,都会指出美国输入的货品较多,可以打关税的对象自然更多;反之其他国家输入美国的货品较少,能够增加关税作反制手段的目标自然较少。例如,去年美国输入的中国货品价值达5,054.7亿元(美元,下同),但中国却只输入了1,298.9亿元,有指由于逆差太大,中国无法对相等数量的货物征税,所以美国在关税战更为有利云云。
但是,即使这些国家无法从对完全对等的美国货征税,也不见得就一定处于劣势。7月,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为368.3亿,比上月增长10%,比去年同期增长9.6%。逆差上升除了是美国输入了更多货外,更因为美国出口下降。美国进口的中国货在7月比上月上升只有5.6%,比起逆差的增长率要低,但出口却下降了7.7%,此消彼长,才造成逆差大幅扩大的情况。美国与欧盟、日本、加拿大等近期出现贸易争议的国家,也同样出现这种“出口下降、入口继续上升”所造成的贸易逆差现象,唯独只有墨西哥的贸赤有所下降。
注:7月出口比6月下降并非常态,过去数年即使出现下降,最大幅度的2013年也只有5.4%。该年夏季6、7月之间刚好是中国经济放缓之时。
即使美国能开出的货品清单要比中国或欧盟等多,但进口量却不会有明显下降;而各国即使征税货品较少,但却有效地影响美国出口。关税即使不断扩大,贸赤也不会减少,这将大大削弱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理据。不少人认为中国无法从货品数字上与美国较量,必然会利用其他政策反击美国;但中国其实也没有必要执着于要在数量上与美国相等,只要这些反击措施有明显成效便可。假设美国继续与中国互征关税一段长时间,但对减少贸赤于事无补,那特朗普将无法向其“观众”交待,他亦不得不重新检讨关税政策。
特朗普声称其长远蓝图是将工业搬回美国,那的确须时较久,一两个月的数据未必能表达什么。然而,美国近来经济环境良好,失业率及申领失业补助人数屡创新低,美国到底还有没有能力和空间大幅增产去平衡贸易赤字相当成疑。而且早有分析指出,近来美国经济向好,正好令美国有更大消费力增加进口货品。美国人消费大于生产才是其长期贸赤的真正成因,希望能将制造业搬回美国,减少贸易赤字的计划实在难以实现。
说到底,关税政策损人不利己,违反经济常识。特朗普及其鹰派幕僚推动关税作战,除了作为谈判筹码外,也许还是想挑衅对手,令其作出过度反制措施,乘机打击对方经济。坊间流传中国可作为反制措施的手法如抛售美国国债、进一步将人民币贬值、针对美国在华企业等,不过,这些非常手段或对中国开放与稳定经济有副作用,中国要是使用这些政策,对自身不无负面影响。因此,中国现阶段还是应该会冷静面对,反制措施与其以量比较,倒不如讲求精准打击,务求对美国造成最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