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填海 陈智思能说出多少“道理”?
香港房屋土地问题严重,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如何解决,则是始终欠缺良方善策。其中关键,大概就是主事者始终欠缺改变既得利益结构的决心。他们期待的,是天上会降下一块大空地,没有一切业权及利益纠纷,政府可以在上方安置所有弱势大众。既得利益者没有丝毫受损,制度受害者又可以暂享太平;然而,这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更可惜的是,社会上有部分领袖,为了推销这种空中楼阁的理想主义,不惜贩卖起各种虚词滥语,这是值得社会严正训斥的。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昨日在《给香港的信》,就出于维护“团结香港基金”的东大屿山填海方案,先后贬斥郊野公园边陲、棕地及粉岭高球场方案。当中含混之处颇多、前后犯驳,陈甚至为擡高填海方案,说出不尽实言词。
郊野公园不必开发 逻辑见误或削说服力
就郊野公园边陲发展,他指出,理论上只要拿出5%的郊野公园,就可以显著增加土地供应。香港现时郊野公园约为44,300平方公顷,5%即2215平方公顷。但他同时又提到,官员会因为动用第一次,就会因为便捷原因而动用第二次,最后会毁掉香港的郊野公园。那显著提高土地供应的2200公顷用地去哪里找?按照他的逻辑,当然是填海了——这刚好就是“团结香港基金”建议的2200公顷填海面积。
在这须先作两点申述:一、《香港01》并不彻底反对郊园公园开发,但这必须是最后、最后选项,只能在真正别无选择下才应打郊园公园的主意;在可见的将来,都不应该发展郊野公园。二、《香港01》虽然不同意在邻近港岛的东大屿大规模填海,再加剧香港都会区发展极化,但同意填海是长远最有效提高土地的方法,在这一点之上,我们与“团结香港基金”信念一致。
同意归同意,逻辑归逻辑。按陈智思的说法,官员以填海轻松获得2200公顷土地,应该也会刺激他们进一步填另一个2200公顷。按这种滑波理论,“团结香港基金”主张填海取地,是否要彻底毁掉香港的海洋生态?这种说法显然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也突显陈智思在填海问题上“为撑而撑”。
粉岭高球场不拆 陈智思对得住基层?
更令人感觉困惑的是,盲撑填海之余,他始终坚持维护粉岭高尔夫球场,甚至不惜为之打稻草人。他认为开发高球场,并不会为香港土地供应带来实质影响(would not have a meaningful impact on our land supply problem),可以把部分区域转作公众球场或公园,以供大众使用(注意:是部分而非整个高球场转作公园用途)。他这项主张,内中涉及两项他对土地供应问题的主观看法:一、土地供应是长远议题;二、主要选项必须带来根本性改变。这两点在严格意义上,都是片面理解了土地问题。
现时社会上有种“怪风气”,就是要强调土地大辩论是为了下一代。陈智思也说及“土地供应议题无关解决当下困局”(the land-supply issue is not about fixing today’s immediate problem)。这种政治正确的表述当然不会有大错,但说起来却会令部分人误以为这不是水深火热、须即时处理的课题。必须强调,土地大辩论既是为了下一代,更是为了这一代;社会急着找地,除了长远规划,更是要纾缓现时㓥房户、板间房户、笼屋户的严峻住房问题。
粉岭高尔夫球场占地176公顷,作为在短期内可动用开发的土地,有着难以推却的社会责任。在新加圳或深圳等我们熟悉的大城市,高球场都是用作“留白地”,只要社会有紧急土地需要,就会动用高度平整的高球场满足发展所需。这些球场多与香港的粉岭场一样,土地都是政府临时批出的,收回或到期后不续期,完全在法理之内。只是我们的政府,大概不敢“迕逆”球场背后一众的既得利益群体,始终拿不出一举收回的勇气。
相对于陈智思提及的填海或郊野公园合计的逾4000公顷地,176公顷也许真的是微不足道。但陈智思一再反对开发高球场,甚至近乎盲目地说出不尽不实的数据,则是大问题:“为数千住宅而摧毁粉岭高球场是毫无理据”(it would be pointless to destroy it for a few thousand apartments)。按政府至为保守的估计,这块土地若然全面发展,可以兴建13,200个住宅单位。按社会上一般按照现行规划标准所估计,则至少可以安置35万人,足以完全解决现时的㓥房户水深火热的住屋需求(再说一点计算问题,176公顷用地若只能建数千个单位,“团结香港基金”的2200公顷用地,又怎能像陈智思所说般安置一百万人?)。
另一方面,陈智思身兼主席的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一直关怀“蜗居20万人”,更想尽方法提供各类短期扶贫救危手法,包括各类社会房屋,目的就是给蜗居弱势一个安乐窝。现时陈智思的说法,却显然把基层住屋需要抛诸脑后,他说法是否有违联会宗旨?甚至须问一句,这是否对得起急待上楼的基层?
其次,社会上根本没有人提过转换会所用地可以解决长远土地问题,乱打稻草人不会换来公众支持。陈智思的原话是“let’s not kid ourselves that converting clubs into housing will solve our long-term land problems – it won’t”。自从提出全面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建议的第一日,社会主流声音已指出收回球场作用有二,一是透过已然相当平整的球场提供短期土地供应,解基层燃眉之急;二是突显政府官员改革的决定,赢得市民信任以推动更根本的土地改革。若然有人真的天真地认为收回一个高球场就可以解决香港结构性土地房屋问题,社会当然需要严正指摘;幸而,舆论到这刻还是相当理性。那换个角度看,如此硬扣帽子在主张全面收回者的头上,是极不负责任及误导公众的。
前后自打嘴巴 政府到底要不要作艰难决定?
在陈智思口中,开发粉岭高球场沦为与开发郊野公园同等不可取的选项;其余开发棕地或收回地产商农地储备,同样不可以解决长远问题,只有填海才是出路。他如数家珍地陈列填海系列好处:毋须与村民或地产商协调、毋须补偿、毋须忧虑复杂规划规条……但他亦同时承认环保分子对填海存在忧虑。
在这一点上,是颇为有趣的。在面对其余选项的困难时,陈智思说填海可以避免麻烦;但说到填海时,他却要政府为社会美好前途而作出艰难决定(hard choices)。为何陈智思不在其余种种选项上,也劝导政府须为社会利益计,要作艰难决定?说到底,还是在环保议题上,欠缺强而有力的既得利益集团?
但愿站在陈智思背后的 不是林郑
《香港01》至为忧虑的,不是陈智思说出这种话,而是这种言论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林郑政府的整体看法。如果这就是政府的官方看法,我们认为林郑月娥应该光明正大地站出来,说这就是政府的取向,而不是躲在陈智思的背后,教社会继续捕风捉影。但若然这属事实,相信不少人会对林郑月娥彻底失望,特别是当日一众相信她处事能力而支持她出选特首的社会人士。
我们到这一刻,还是相信林郑月娥的处事能力、魄力及政治考虑深度,都胜于她身边的“谋臣”。陈智思的话纵有千错万误,但有一句话是说得很到位的,就是我们在某些时候要作部分艰难决定;但愿林郑也能认清社会现时的真正困难,作出真正为社会整体利益计的决定,不为身旁言论所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