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最大隐忧非贸易战 而是内部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旅发局近日公布访港旅客数字,由年初至6月半年间,访港旅客突破3,00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一成。旅客数据表现佳,固然代表旅游业状态良好,但旅发局同时亦提及包括中美贸易战、人币贬值、邻近地区竞争等几大隐忧。但客观而言,外在因素对香港影响似乎较轻,真正问题在于香港本身。

记者今日在铜锣湾和沙田了解内地旅客访港的原因,大部分游客直指到访香港多次只为购物,形容香港“没甚么好玩”。 (资料图片)

中美贸易战对本地旅游业影响可控

从3月开始,中美两国贸易磨擦日渐升温,近期人币更快速贬值,令不少人担忧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意欲。但6月的游客数据却反映,至今为止影响尚不明显。6月有中美互征关税、人币大幅贬值,再加上世界杯等不利因素,但整体访港旅客数字比去年同期增加12.8%,当中内地旅客更大幅增加17.3%,可算是全年增长最多的月份。

虽然数据上2月的增幅最大(整体26.3%、内地40.2%),但其原因是农历新年月份差异。由于内地旅客一般都会在新年假外游,故此旅客集中的月份由2017年1月转至本年的2月(2017年的农历年在1月,但2018年却在2月),才造成大幅增长的情况。实际上,本年1至2月的整体旅客增长只是9.9%、内地旅客增长也只是13.6%,都低于6月的增长。

受旅客影响的零售业表现与访港旅客表现仍大致相附。昨日(1日)公布的6月零售数据表示,整体零售销货价值指数录得12%的双位数增长,当中最受到内地旅客欢迎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和“药物及化妆品”更分别录得27.8%和18.3%的升幅。

内地旅客是香港旅游业的最大带动者;而从过往经验而言,访港内地客主要受政策及中港关系所影响,即使内地经济出现压力,亦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例如2016年旅客数字下降的主因是取消“一签多行”;而2017年初旅发局认为外围经济因素将令旅客数字继续录得负增长,但结果2017年的访港旅客数字在内地客带动下,仍录得3.2%的正增长。虽然外围经济环境仍未明朗,旅游业下半年表现有可能放缓,但似乎不会对本地旅游业发展做成致命伤。

香港承载力不足

居安思危当然是好事,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外,其实香港旅游业存在结构问题。一些迹象表明,香港旅游几达饱和状态,假若要继续推广旅游业发展,便须积极扩展空间及旅游配套,增加香港承载力。内地客大增会加重本地交通负担,造成挤拥情况,过去亦曾成为中港矛盾加深的导火线。

而且,内地客大增亦影响其他旅客来港意欲。假如我们研究访港旅客数据,不难发现内地客与非内地客的增长比例出现反比例的情况。例如可明显观察到外地旅客刻意避开农历新年,2月内地旅客虽然有40.2%的增长,但同时外地旅客却下跌15.5%;反之在其前后的1、3月,外地旅客却有明显增长。内地旅客数量众多,自然令香港机票、酒店价格上升,外地游客亦会尽量避开内地人来港的高峰时期,是以今年上半年内地客虽大增13.4%,但非内地旅客却并无增长。

以旅游业闻名的日本,2017年的旅客数字亦只有2,869万,但同期香港旅客数字却有5,847万,即使只计算过夜客也有2,788万,可见香港旅客是何等密集。去年香港的酒店入住率已达89%,今年1月至5月更升至91%。共享经济联盟曾指出,过去10年香港过夜客增加65%,但酒店及宾馆供应量只增加42.6%,可见本地酒店相当吃紧。

基建、空间、酒店、机位等都限制了香港旅游业发展,连旅发局亦有提及。即将启用的高铁、港珠澳大桥,以及即将兴建的机场三跑虽然缓解了部分问题,但在城市交通、酒店发展、景点、活动空间等几方面都严重不足,从而限制了旅游业发展。

过份依赖内地客的潜在危机

除此之外,香港旅游业过份依赖内地旅客的现况亦存在潜在风险,长远而言可能出现结构危机。平情而论,香港与内地关系紧密,旅游业倾向内地市场本无不当。但真正问题是,香港除了购物之外,对内地人而言并不算吸引。

众所周知,内地旅客来港的主要目的是购物,归根究底是因为内地人普遍觉得香港“货真价实”,不会受骗。而且香港是自由港,行零关税政策,在港购买外国品牌甚至比内地更便宜。但“价廉物美”的优势并非无危机。内地正值开放市场的过程,除却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外,关税将会渐渐下降,长远而言会打击香港零关税的优势。而客观而言,随着内地发展,假货问题终会慢慢减缓。一旦内地客不再觉得来港购物吸引,旅游业可能面对前所未见的灾难。为了香港旅游业长远发展,香港应该更积极发展购物以外的吸引之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