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解决中港矛盾 双向沟通是关键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访港,这个级别的领导人到访,各界是否有机会直接向其表达港人的关注和忧虑当然重要。不过,任何有效的沟通都是双向的。我们既要勇于向中央表达意见,也要放下成见,力求了解内地发展的真貌,以及北京的管治作风与思维。目前中港之间存在的问题多是出于误解,小部分是来自基本矛盾,冲突还是比较罕有。在相互理解和彼此认识的基础上,误解才会慢慢消散,矛盾和冲突也会得到纾缓甚至有望解决。

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将于下周访港。(路透社)

香港是自由社会,传统媒体和网络每天都有大量关于内地的资讯,可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资讯之中,却多是关于内地的负面新闻。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只有负面,而无正面。所以,大多数香港人对内地的了解或许不至于远离现实,但容易流于偏颇和不够全面。换言之,虽然回归近20年,香港人其实没有充分了解内地,年轻人对内地的误解更非常普遍。这样说或许一些人不爱听,但实事求是乃媒体的基本责任。不假思索地将问题归咎于所谓中港矛盾,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视内地为“他者”无助解决问题

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内地不了解,与特区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有很大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教育政策——把中国历史从必修科中剔出。中史被教育局剔出必修科已十多年(自2000年始),造成的恶果正逐渐浮现。现在香港这一代想要与内地作切割的年轻人,很多对中国的历史,连起码的认识也没有。国族认同靠历史传承来延续,而在香港,传承被特区政府强硬切断,种下“孤立主义”和“香港中心主义”的祸根。

狭隘的本土主义会把香港人渐渐带入“香港中心主义”,让香港人忘记中港格局和全球格局,而把香港当作“孤岛”看待。所谓“香港中心主义”,就是把内地视为“他者”,采取二元对立的态度,肯定所有“我者”的所作所为,而否定所有“他者”的所作所为——这显然有失公允,亦对解决双方的矛盾没有积极的作用。

了解国情和国策的好机会

内地过去30年创造了西方社会用300年发展的经济奇迹。同时,也肯定累积了西方社会300年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渐渐浮现出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要依循正确的方法,这些问题都能妥善解决。香港过去不也有严重的贪腐问题吗?后来廉政公署成立,香港逐步变成一个法治和廉洁的社会。所以,香港人应该非常理解,只要给予时间,问题终能解决。

回归以来,国家领导人多番访港,反映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其实每一次领导人到访,都是香港人了解国情和国策的好机会。以今次张德江访港为例,他说什么,怎么说,我们应该客观地聆听;他不说什么,对什么议题绝口不提,也值得我们推敲。香港有香港的政治传统,内地也有内地的政治传统,两边的传统都应该尊重,这才是“一国两制”的真谛。任何一方若只用自己的立场来理解和揣度对方,都是不妥当的。香港和内地只有在“一边说话,一边聆听,一边思量”的双向沟通下,才能达致真正有效的沟通。

香港的年轻人有情绪,迫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情绪不应该是社会的普遍态度,更不应该是成年人的态度,因为总希望别人聆听自己,往往是“弱者”心态。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小孩才会整天把“it's not fair”挂在嘴边。香港的问题必须由香港人解决,香港的问题不仅是中港问题,发泄情绪更无助解决问题。香港人必须从深层次认识“一国两制”,给香港问题把对脉,准确理解中央政府的思维和行事风格。当然,香港也应该积极要求中央政府能够掌握香港的现实,以及理解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不满情绪。香港人不卑不亢,就有了沟通的前提。

香港回归近20年,也不再是殖民地时代的香港。北京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变形和不走样,也必须对香港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弄懂香港,对北京也是急不容缓的。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