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场传译不等于拒答英文问题 记协何必上纲上线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昨天(7月3日),特首林郑月娥在行政会议前的会见传媒环节中,一度表示将来或可安排即场传译,以免“浪费时间”使用英文回答已经用广东话回应过的提问。平情而论,林郑提出这个建议时的态度绝不轻蔑,无意贬低任何一种语言,她只是从实际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能够在短短的15分钟内向传媒提供最多信息;舆论因之即连珠炮发,谓之贬低英语,岂非无限上纲?

记协声明全文。(记协网页截图)

就上述“小风波”,香港记者协会火速发表声明回应,对林郑的言论表示“极度遗憾”,认为“行政长官对英语提问的轻蔑态度令人无法接受”、“(英文传媒)肩负监察政府报道事实真相的责任,行政长官假定回应英文提问只等同重复(复)中文答案,同样令人失望”。首先,翻看相关录影片段,林郑从没指出或假定“回应英文提问只等同重复(复)中文答案”,未知记协为何有此立论;此外,英文传媒要监察政府、报道真相,这固然是事实,但信息相同(尽管语言不同)的答案出自官员与即场传译人员之口,到底有何分别?除非记协假定即场传译人员无法准确译出官员的口头信息,否则不应断定林郑的建议有碍英文传媒工作;不过,这样的假定当然不合理。

再者,即场传译并不等于“中译英”,也可以是“英译中”,故英文传媒同样可以提出中文传媒没有提出过的问题,绝不会失去发问权;既然官员仍然要用英语回答英文问题,网络上有声音谓林郑推行“大陆化”,实属过虑。总之,林郑的提议纯粹出于便利,技术上是否可行,当然可以再议,但记协称之为“态度轻蔑”、“贬抑英文传媒”,恐怕言过其实。

英文传媒也希望从官员口中抽取精句,以包装新闻,当然希望官员亲自回答问题;以今次事件为例,香港电台英语频道便以“林郑︰用英文回答问题是浪费时间”为新闻标题,甚为抢眼,但林郑的意思当真如此吗?读者可重温林郑原文,以得结论。(香港电台网页截图)

当然,从传媒的生态与实际操作考量,从官员的完整论述中抽取“精句”,然后据之大书特书,也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记协强调“英文传媒及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记者,作英文提问有实际需要”,估计其弦外之音即在于此。然而,尽管政府有责任配合传媒工作,但这里所谓的配合,乃指提供资讯;至于提供有助记者包装新闻、吸引读者注意的精句,根本就不是政府的责任。

观乎整场事件,与其说林郑贬低英文、蔑视英语提问,不如说记协过于强调官员须以英语和记者“直接”对答。现任特首林郑月娥和一众高官精通英语,在没有即场传译人员的情况下,若记者以英语向他们发问,基于英文是香港的法定语文之一,他们当然应该、也有能力以英语回答;不过,“精通英语”不是出任行政长官的法定条件,假如有天特首之职由口头英语能力稍逊者出任,记协是否还会否定即场传译的价值、谓这类安排会妨碍英文传媒工作?再回头想,英殖时期的香港总督均不能用广东话与港人对答(其时中文也是法定语文),又有没有人因此便批评一众总督贬低中文、蔑视广东话?

无论如何,林郑月娥已为自己的“临时动议”澄清,表明无意改变现行安排,事件亦应告一段落,各方的上纲上线言论,也应随之而息了。

林郑月娥原话︰ I think in future we'd better arrang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for this media standup because I kept on repeating the answers at each standup. I have answered exactly the same question in Cantonese, so I'm going to repeat what I said in Cantonese. But in future, the Director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may consider a better arrangement so that we don't need to wast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