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教署】狱中职训与社会脱节 在囚人士真的有更生机会?
“我揾唔到嘢做,逼于无奈,我都唔想架。”对普通市民而言,以上对白,只是犯事后开脱的借口。然而,按现时的制度,在囚人士在狱中大多从事与重回社会无关的工作。出狱后,未能找到工作,无疑增加了他们重犯的机会。对某部分希望以学历改过自新的在囚人士来说,狱中得到的证书,连最基本的课程程度,亦无从判断。《香港01》曾探讨消除更生人士的“案底歧视”、提倡设立在囚人士的最低工资,这次希望探讨狱中的职业培训课程,还在囚人士一个真的更生机会。
职业训练与社会脱节 无助重返社会
前保安局局长李少光曾指监狱中的工作及惩教署开办的职训课程,都是希望帮助囚友在获释后尽快找寻工作,重新融入社会。据惩教署资料,职业训练课程的范畴涵盖建造、商业、饮食、零售、旅游、美容和物流行业等。这些课程范畴涵盖广泛,看来确实如政府宣传一样,给在囚人士一个“重生”的机会。
然而,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在2009年曾作更生人士就业障碍,访问了78名更生人士,44.9%为初中教育程度,20.5%有高中或以上学历。研究指出,惩教署所指的在囚工作是“技能训练”,实际上只是“体力劳动工作”,主要为洗衣(20.5%)、清洁(20.5%)、制衣(17%)、木工(12.5%)。而有95%的受访者都表示工作与社会脱节,固此,这些工作经验未能协助他们寻找工作。
虽然上文所引的已是九年前的报告,不过,今年4月,人民力量陈志全、街工梁耀忠、工党张超雄等多位立法会议员,及曾经分别因反东北案及公民广场案判囚的梁晓旸等人合编的《改善香港在囚人士权利及监狱环境建议书》,同样指出工种未必完全切合社会劳动力所需,可见问题依旧存在。按《研究》指出,低学历低技术为更生人士在就业时所面对的一大障碍。狱中的工种与现时的业界发展趋势,并不一样,未能够帮助在囚人士获得生活技能,为将来重投社会作准备。
课程认受程度低 证书只是一张纸
在2017/2018年度,惩教署一共提供40项共1,442个训练课程名额。不过,撇除的士笔试、车缝、机械操作、建筑工艺等各行业认可专业资格课程,大部分都是资历架构一至二级的基础证书课程,认受程度属最低级别。部分课程如“化妆助理基础证书”、“点心制作员基础证书”,虽获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承认,但却不符合教育局辖下跨行业培训詻询委员会《能力标准说明》或《通用(基础)能力说明》,有关各行业从业员的工作技能要求,因此,课程并不获纳入为认可“能力为本”或“通用能力为本”课程。
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 评审局负责为非自行评审营办者颁授的资历进行质素保证工作。课程营办者颁授的资历必须通过评审局质素保证机制的评审,方能获资历架构认可,并载列于资历名册上。 评审局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评审工作,以检视课程营办者的机构能力,及其是否有能力营办达到资历架构认可所需的基本要求标准的课程。只有通过评审考核的营办者及课程,方可获得评审资格。 “能力为本”或“通用能力为本”课程 “能力为本”的课程以《能力标准说明》为基础学习内容,注重学习及应用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与学均在实际工作或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评估时候衡量学员所达到的能力水平,确保学员符合《能力标准说明》内相关“能力单元”所载的表现要求及成效标准。 “通用能力为本”课程则指培训机构采用《通用(基础)能力说明》所设计的课程,当中涵盖四种基础能力,包括中文、英文、运算及资讯科技。 |
对于较高学历的更生人士,要重新找到工作同样困难。有更生人士就表示曾就读心理学课程。然而,课程过浅,又无导师的指导,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只好死记硬背。再者,即使完成课程后,亦只获不知道属何资历架构的一纸证书。最终,即使获得三、四十张证书,依旧无助出狱后就业。
课程认受低,又不符合行业的需求,致使雇主大多倾向不承认有关资历。在囚人士即使完成课程,亦无助于他们重投社会。有更生人士曾表示餐饮培训课程内容华而不实,与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上述情况可见,现时惩教署的更生工作并不足够,无助释囚重返社会。政府应尽快检讨如何改善惩教署的工业工作和职业训练内容,让在囚人士可以把握在狱中的时间,反省自身的同时,学习社会需要及认证的技能,为获释后作重投社会的准备,不让“重生”只成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