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司机扣分制不治本 问题根源还在天价牌照
的士服务质素为人诟病,政府终于研究引入“扣分制”,对违规司机作出具阻吓性罚则,整体方案获的士业界和乘客普遍支持。惟归根究柢,的士牌照成为司机财政收入一大负担,才是的士业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检视牌照制度,或许才是出路。
政府研究引入的士司机扣分制,建议针对18项“较严重”及“较轻微”罪行,扣三至十分不等,两年内扣满15分可能要停牌最少三个月。有的士司机十分支持方案,表示能打击业内的害群之马,亦有部分司机认为没有“散银”找赎、未有保持个人整洁等条文苛刻,并对制度欠缺搜证措施感担忧。
推行的士司机扣分制,对违规人士发起警惕实属好事,但对司机而言,服务质素下降主要是行业环境而起。除面对市面“黑的”、白牌车的竞争,车租也是经营压力之一,《香港01》报道过,2016年的市区的士租车司机月入约17,000元,单是车租就已经占去一半收入。即使政府提高表价,车行亦会提高车租,从来没能减轻司机面对的财政压力。
车行炒卖无监管 的士牌沦投资工具
需要缴付车租的,往往是无力购买“天价”牌照的普通司机。政府于1994年停止增发市区的士牌,牌照数量保持约1.5万张水平,的士牌价有升无跌。的士联合交易所数字显示,市区的士牌照价由2007年的350万元,急升一倍至2015年的725万元高位。炒卖之热,是由于过千计的士牌照落在炙手可热的车主和车行手上,他们操控着牌照价格升幅,2018年3月,首三名“车主”就拥有1444张的士牌照,占的士牌照总数8%。
有研究机构指出,车行透过炒卖不停升值的车牌,再借贷进行投资。如斯现象推动的士业议会昨天(17日)在提交的《的士业改革建议》中,建议政府长远收回现时18,163个的士牌照,然后再重新发牌,并希望在重发的的士牌中加入各项条件,例如年期、持牌人必须是司机、不得出租等。当然,若依从的士业议会的建议,收回所有的士牌照,将是数以千亿计的金额,这在现实中的可行性甚低;但怎样才能压低牌照炒价,则是政府应当研究的方向。
强推专营的士 成恶性循环
政府曾在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2017年4月的会议中,向委员就推出专营的士进行咨询。方案建议以专营权模式推出600部专营的士,为本港近18,000部的士总数的3%,期望试验计划能提高整体服务质素。有委员认为,专营的士会加剧业内不良竞争,无助解决普通的士服务质素原有问题,甚至进一步影响司机生计,造成恶性循环。尽管如此,政府以专营的士旨在满足社会对质素较高的公交服务需求为由,落实建议并最快今年批出三个专营权。
在现有牌照之上再新增专营或非专营牌照,虽或有助减低整体的士牌照的价格,但亦与政府有意减低路面交通车辆的政策背道而驰。政府何不对症下药,重新审视现有的士牌照制度多年来的漏洞?
的士司机受剥削 政府宜正视症结
暂且不讨论少数立心不良的的士司机,的士整体服务质素下降,拒载、滥收车资问题不绝,某程度反映他们在业内谋生面对的困境:一方面源于高昂的车租和牌费,另一方面承受社会对乘客被剥削的批评。要解决问题,政府应以的士司机本位入手,彻底改善他们的待遇。
政府在强推专营的士、对牌照持牌人和白牌车无动于衷的态度下,普通司机无从得利。加上面临“扣分制”的规范,经营压力只会日益上升,因此政府绝对理应正视的士牌照制度的漏洞,解决司机和乘客同受剥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