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二代回乡证 足解决一系列中港融合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高铁香港段即将开通,但近来却一再传出负面消息,令人担心通车初期会有更多问题浮面,影响市民对铁路长远发展的信心。除了国内传媒报道试车时间共耗1小时18分外,售票不便也广受市民关注。一叶知秋,单由售票问题,已见中港融合尚存许多挑战,有待政府梳理解决。但究其根本,这些障碍多属技术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很多时只是因为双方存在信任问题,而非制度上不能克服,更遑论影响一国两制实施。

马时亨认为买内地段车票要收手续费,不会影响高铁效益。(卢翊铭摄)

港铁主席马时亨擅长预期管理,纵使高铁屡传负面新闻,但仍不致于引发信心危机。但不论是不停站直达广州南的列车班次不足,还是购买前赴18个直达站点以外目的地车票极为不便等问题,港铁都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寻求解决方案,尽量免于不必要地减低高铁的吸引力。

的确,要根本解决高铁购票的问题,单纯依赖港铁还是难以成事的,还须香港政府主动介入,与国内部门协调。事实上,现时香港人在国内出行,最不方便的还是欠缺一张国民身份证。国内现时的二代身份证,与各类型的电子系统高度结合。只要有一部绑定二代身份证与银行系统的手机在手,就可以借由各类通讯软件的购票系统乘搭各类型交通工具,出入各种公私场所,包括搭乘高铁。

5个将预留提供作专门办理非以香港为发车或终点的内地段车票,惟港铁仍与内地部门磋商,详情有待落实。 (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香港人不能享受其中的便利,主因就是我们的证件系统无法与国内的二代身份证系统结合。港人一般持有的证件中,香港居民身份证的资料并不呈予国内的公安或信息部门;至于惯称“回乡证”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则与二代身份证属于两种不同系统,也是难以结合使用。

国内政府或大型机构处理港人事宜时,一般会有系统专门特别处理回乡证;为方便港澳居民,部分民营机构也会有特别处理互联网订购的方式,如在证件后加 0 至 18 位数(现时的二代身份证为18 位号码证件)。但当港人要使用服务时,往往要在特别柜台,接受特别接待,才能享用正常服务,而不能刷机就过,颇为费时失事。

大陆为方便港澳台居民,其实一直在想办法促成证件系统结合。以“二代台胞证”为例,其基本构思就是把台胞证提升至 18 位,与二代身份证的数位系统看齐,乃至加入 NFC 感应芯片,再作结合作业,令持台胞证的公民可以“无痛”在国内乘搭高铁及国内航班。

两会期间,除了“二代台胞证”提案,回乡证与二代身份证的结合方案,也是有提及的。其中民建联的两会提案就提到:“参考二代台胞证的做法,考虑将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经调整后即可作为内地身份证明文件,与内地身份证有同等效用,以便利在内地的教育、工作和生活。作为过渡性措施,中央政府可呼吁及要求各公营机构及各行业所有主要的服务营运商,在提供电子服务平台时,必须确保能兼容港澳通行证。”

(资料图片)

当然,这个做法还是会引起部分港人对私隐问题的忧虑。但鉴于港人向内地申请回乡证时,已把所需的资料呈予内地公安部门,结合回乡证与二代身份证系统,实质上并没有呈交任何额外资料,应该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但长远而言,国内以身份认证为基础发展的科技技术,将会渗透到社会文化、交通、经济、环境保护、政治每个生活层面,香港人若然不能根本性解决两地身份认证系统不一的问题,就较难真正融合到国内的高速发展当中。到底是争取二代回乡证,还是更彻底地使用以二代身份证为基础的新版香港身份证——这当中的取与舍,值得社会尽早展开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