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传韩正四点“指示精神” 林郑月娥须听懂做好
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在川港合作会议首次会议发表讲话,借“分享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港珠澳大桥建设等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事项时所强调的一些指示精神”,谈到了中共十九大后治港策略的主旋律。张晓明是个高执行能力的技术官员,他当然会明白“顶头上司”的政治理念、政策取向。关键是,我们的特首林郑月娥,有没有听明白当中的意思,做出真正符合中央期望、也是合乎香港社会福祉的决策。
这次川港合作会议,本质上确是非常香港的——现任特首林郑月娥,加三任中联办主任彭清华、张晓明、王志民(中央治港事务的前线一把手)共聚一堂;所谈的主要内容,也是非常香港的——香港与内地政府部门可以怎样推进事务合作。当然,张晓明的谈话的重要性,已凌驾于一切之上,因为他是来“传旨”的。
传谁的旨?按大陆的政治逻辑而言,张晓明能接触的中央常委,也就是他口中的“中央领导同志”,大概只可能是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新任组长,韩正。所以,已有传媒直接把张晓明所说的四点内容,称作“韩四点”了。
“韩四点”虽然还是强调中央的底线思维,要求相关官员把握好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有机结合,但更为强调的是合作与共融、尊重与理解,处处渗透出“大和解”的主旋律。《香港01》早在张德江访港开始,已然判定北京对港将会摒弃斗争为纲的行事作风,在习近平治下将会充分展现应硬则硬,应软则软的作风。事实上,“韩四点”没有放松对底线思维的坚持,这就是应硬则硬的地方,但对于中港融和合作的进程如何推进,则要求要充分尊重特区政府及特区民意,这就是应软则软的地方。
有人指,这份讲话的内容非常不“张晓明”;事实上,这更能突显中央主事官员在治港思维上的根本改变。张晓明素来就是个擅于执行指令的人,他个性就是如此,他说什么话,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他背后的上级官员在想什么。也就说,张晓明没有改变本性,变的只是上司而已。
中共官场讲顶层设计,对下级官员要求看齐意识。张晓明过往的顶头上司是张德江,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大的五年间,一是尊重政治伦理,二是未能确立完全的管治威信,对同时“入常”的张德江,还是充分尊重,不太过问他主管的香港事务。张德江较强硬的管治风格,在那五年间可谓充分展现在张晓明身上,加上张晓明作为技术官僚,在政治操作上较常僵化地理解顶层意旨,更是无限放大中共党内较不主流的激进斗争思维。“更难得”的是,他在香港与前特首梁振英一唱一和,严重撕裂了香港社会,令香港在政治折腾与内耗中,虚渡了宝贵的五年。如此“强硬”、“倔强”、“好斗”的张晓明,都知道在十九大的新常态下,要说大和解了,讲起“要注意用港澳社会容易认同和接受的方式、语言做好中央有关政策举措的宣介工作,以取得最佳社会政治效果”了,在在说明他的顶头上司在工作指示上,给予他多么清晰明白的训示。
韩四点既是对张晓明的训示,也是对香港的指引。作为首份十九大管治班子对治港政策的清晰说明、韩正治港理念的首份官方纪录(相关讲话全文已上载至港澳办的官方网页),其昭告的主旋律大概是“坚持底线,但摒弃无谓斗争;重视沟通,更重视改善民生”。张晓明无疑是充分明白这一点的,在往后他若能以此为工作信念,真正做到他在讲话中提及的恪尽职守,那么这个执行韩正指示的张晓明,对香港社会而言或是个不错的港澳办主任。但更为重要的是,特首林郑月娥,是否真的具备张晓明所说的政治自觉和战略眼光,充分理解韩四点,才是对香港社会福祉至为重要的。
韩四点的说法已至为清晰:“内地出台的有关港澳的政策措施,不仅要有利于促进港澳经济发展,而且要有利于促进港澳民生改善,不仅要有利于港澳工商界投资兴业,而且要有利于增进普通港澳市民的福祉,特别是有利于年轻人拓展发展空间”,简言之,就是香港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成就,但未能惠及普罗市民,青年问题仍然未得到妥善解决。
对北京的主事官员而言,给香港的指示大概只能“到此为止”,着实不能再多,否则就可能影响及于高度自治。但港府官员有没有充分听懂,这是令人质疑的。以近来的土地大辩论为例,政府有意为市民解决水深火热住房问题,锐意开拓土地资源,本是值得嘉许的。但实际执行的时候,粉岭高球场不敢踫,地产商过份囤积的农地储备不敢踫,事涉新界乡绅的棕地、丁权也不敢踫,甚至与部分站在地产商幕前的民间智库一唱一和,要为地产商发展私人农地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把纾解民困的大计,变成发展商瓜分过份利益的盛宴,这样的做法,可能符合韩四点的要求吗?
当然,就算林郑月娥没有听懂,北京大概不会将撤下董建华般贸然易帅;但像张晓明与梁振英般的明升暗降,难道还不足以令林郑明白,如果要争取连任,就不可能再在土地房屋等民生议题上和稀泥了吗?前车足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