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观点】参与大湾区建设 港府须既知且行
林郑月娥今日(9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分论坛中致辞。不教人意外的是,特首没有在论坛上说出任何有参考价值的说话。令人忧虑的是,若然这份演辞所代表的就是政府高层对大湾区发展最“精要”的认知,那么香港难免在这国家级策略性发展项目中,再耽搁一个五年。
【延伸阅读】行政长官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粤港澳大湾区分论坛致辞全文
林郑认为,香港在大湾区发展中,主要的贡献可以体现在“创新”和“联系”两方面。可惜的是,她口中的“创新”并没有任何实际所指,“联系”也说不上有任何特别针对湾区发展的特殊部署。
林郑说的“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一国两制”——众所周知,这是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30多年提出的重要设计,实践也近21载,也渐接近实证挑战的深水区。更可惜的是,回归20年来,香港不但没有善用一国两制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反而一再因施政失当,令港人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质疑。实际上,若两地政府不知变通,则一国两制所带来的各项制度挑战,很可能阻碍香港有效参与湾区发展,怎样改善两制在器物、制度层面的窒碍而体现其在精神层面的灵活变通,乃至于对《基本法》作出必要的修改,才是有为政府理应详想的地方;显然,我们的政府在现阶段还没有对此作出任何有意义的部署。
二是协助国外企业“引进来”跟国内企业“走出去”——这是香港最、最、最传统的“买办事业”,甘心充当国际贸易互动的第三者、安于从居中调停中赚取中间人的佣金,完完全全没有“创新”可言。至于如何在整个大湾区崛起的过程中,用心而精准地培育香港自己的产业,乃至利用与其他湾区城市更趋紧密的关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取人之无用、增己之有益,似乎还没有进入香港高层官员的脑袋中。
三是成立“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政策创新及统筹办事处”——有了顾问就等于有了想法,有了办事处就等于把想法实践了,这是香港政府官员近年来最要不得的想法,本质上属于懒庸怠政。当然,没有人会说顾问不重要、办事处是没有设立的必要;然而,从顾问所议提炼出有用的成份,再产生相应的实质政策,再经由办事处处理好一系列的政治、利益冲突问题,把想法转化成为能替社会带来实质改变的行动,才能真正体现顾问团与办事处的作用。可惜的是,如果要求政府说出这些顾问与办事处到底做了什么实事、带来什么实质改变,恐怕林郑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再一个当然,是顾问与办事处没有做出什么实绩,咎终在政府官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至于林郑所说的“联系”,同是政府官员在相关问题上那一套的“自说自话”、“自夸自长”。她先后提及的国际级机场、国际金融中心、优秀大学等,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大家感兴趣的,不是这是项目有多强,而是这些强项目到底能在湾区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有带动、推进什么实质项目在香港出现。但就目前的发展而言,港府还是拿不出任何利用这些优势的实质方案,更别说针对性地为香港定下长远的发展议程、规划。
与林郑带领的港府相比,湾区内的两大龙头早已进入“战斗状态”。广州、深圳两城在讲“共同努力”、“创新思维”、“解放思想”的同时,更是不断在实践口中所讲,把意念、规划转化为行动。深圳在创科领域的崛进,广州在整合区域优势、协调地域合作和同化的工作,都是开山劈石、不畏艰困的。无论是广东省、还是广深两市的领导层,为湾区发展项目处处设目的、事事考实绩,早就进入“知行合一”的阶段,而不是呆呆地在等中央最高层的规划、指引,更不会停留在设立顾问团、办事处的初始阶段而不求上进、守株待兔。
两地政府最大的分别,大概是人家在思考湾区发展时,是为本地社会百姓谋福祉的,并以此作为官员施政绩效的评核标准、进贤黜劣;贡献整个大区域的建设只是一项较次要的良性“副产品”而已,所以才能以时不我待的心态在认真办事。反之,港府官员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人怀疑他们当中有少部份人,在最根本处否定大湾区的发展能为香港带来结构性的改变,当下讲配合大湾区的发展,只是在做官样文章而已。
如果我们由这份讲辞的质素,推论林郑有多重视大湾区的话,结论难免是灾难性的。当然,我们也希望这并非港府所思所想的全部“精华”,更希望一众高官满脑子都是奇招妙着,包括考虑《香港01》曾提及的医疗、专上教育产业化等建议,只是有待公布。林郑对大湾区发展更非知而不行,又或行而不知,乃至于最为恶劣的不知亦不行。否则的话,香港难免在湾区发展的问题上,再蹉跎多个五年,这绝对不是香港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