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会补选.观点】袁海文应担纲上阵 民主派须思“合作规律”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议席之争,名为民主,实为私利;建制阵营近日以民主派的内斗为笑柄,究其本因,实为本土自决派以私利凌驾公义之过。痛定思痛,此番初选引起的争议,一使社会看穿本土自决派道貌岸然的本质,二教各民主党派看破“民主派”三字的松散。对于如民主党般的大党而言,必须深刻反思过往与其余党派间和稀泥式的合作,切实思量如何自我壮实、带领香港践行民主路。

冯检基(左一)早前宣布放弃任姚松炎(中)的后备,民主党中委最终同意袁海文(右)顶上任Plan B。(资料图片)

【背景资料】传面临DQ 姚松炎称已向大律师寻法律意见:回复正面

推举袁海文 最符合现时机制安排

“01观点”早已提过,所谓泛民初选机制问题极多,现时泛民因为可能出现的选举主任DQ事件而风声鹤唳、自乱阵脚,大概印证我们所言。以一场欠缺选举工程,没有政纲政策比较,更没有深入政策辩论的初选,决定一个阵营的候选人,本来就是极不尊重选民,部分自决派更认为“他们的”议席应由他们“取回”,“道义”大于“民意”。对于如袁海文般欠缺社会知名度的传统泛民候选人,更可说是完全没有胜算,同样是极不公平。

但再不公平、更不可合理的制度,既是各方已然同意的机制,所有政治操作就应该跟从机制运作,而不是视机制为无物,任意舞弄,甚至黑箱作业地“钦点”候选人。可惜的是,这边厢传出泛民有意以“大老”应战,以确保九西一席无虞,那边厢就传出本土自决派视出选资格为一己囊中之物,甚或传出迫退冯检基。议席宝贵,相关资源直接决定小政党的存亡,尽力争取本无可非议。但满口仁义道德,却为议席不择手段,则实难孚众望。素来议政能力备受质疑的冯检基,竟也因此而大受舆情怜悯。但必须认清楚,市民同情冯检基,本质上是反映对自决派轻视承诺与制度的不满。

对于泛民主派,特别是民主党而言,这一刻最合适的做法,理应是全力支持袁海文作为后备出选。单以机制论,若然在选举之初早已明确交待存在替补安排,选民全面知情下投票,往后按机制换人也好、递补也好,总算是循规行事。可惜的是,现实是机制没有说清楚,要再作一场选举定夺后备也不大可能,一是时间仓卒、二是出师无名——若然姚松炎顺利出选,这一切就变得多余可笑。所以,在冯检基表明去意后,让袁海文顶上算是至为尊重机制,也是至为合乎实际的做法。

的确,这样的安排,会使民主党中部分坚持要讲政治道德、伦理的人(当中大概也包含袁海文本人)极为尴尬,仿似要他们在表达同情后、再在冯检基身上多补一刀,但若然不这样做,又会被本土自决派“胁持”,在这场选举中完全陷入被动。要摆脱当下进退维谷的窘态并不容易,无论是“失德”力争出选,还是“失信”脱离机制行事,恐怕都不是惯于仁柔寡断的民主党领袖所能决断的事。

【延伸阅读】姚松炎若被DQ怎算? 胡志伟支持初选第二高票顶上

民主党应再思民主派合作模式

不做不做还须做。民主党当前有两件事必须毫不含糊、清脆俐落地完成。其一,在袁海文是否出选的问题上果断给市民一个交待。毋庸讳言,九龙西选区的不少泛民支持者、特别是坚定的民主党支持者,都希望民主党能担纲对撼民建联,来场直截了当的两大党对决。这除了是提振民主党声望外,也是为支持者鼓舞打气。但若然民主党再在这问题上议而不决,恐怕失的不是这次补选的一个议席,而是选民对整个政党的信任与信赖。

其二,认清所谓民主派“派不成派”的本质。面对建制阵营强而有力的组织动员,民主派的中坚力量向来有个迷思,认为己方若果不团结、形同散沙,香港的民主前途就一定会暗淡无光,所以必须团结。结果,各党派之间,纵使道不同、路相异,在选举时也须含泪合作。民主党受制于这种迷思,在各个新兴民主派政团崛兴的过程中,一直哑忍;在地区事务层面,也受制于“团结就是力量”的迷思,对地区政团、小政党一再退让;就连面对自社民连崛起以来一再分裂香港民主派力量的激进政团,也要间中称兄道弟。回首过去二十多年的政党发展,民主党一路忍来、一厢情愿地“为团结而团结”,最后除了一再被“自己人”利用民主党的包容扩张自己势力,还换取到什么?

【延伸阅读】冯检基称退选保泛民团结 破坏机制者是“历史罪人”

事实上,碎片化的政局困局,不一定要经由选举机制克服,相对于“为团结而团结”,事后合作的联盟机制来得更为有效。选举工程上,大抵可以继续“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各政党、政团以自己最为相信的政治理念,争取选民的支持,民主党不须强行为范国威摇旗呐喊,本土派支持者也不须含泪投民主党人,一切让选民抉择。在选民作出抉择、选出议员后,才商议各党派间的合作模式——一如德国。这是至为尊重民主,也是最为信任选民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民主党、公民党等各中坚政党才能在商议合作时,发挥最大的领导作用,由中坚来团统少数,而非反被少数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