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设计及时装基地“抢客” 民间倡议方案值得考虑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政府上星期公布于深水埗通州街兴建设计及时装基地(下称基地),基地将位于市建局的通州街/桂林街需求主导重建项目(DL-5:SSP)内,共有五层商业平台,楼面总实用面积共约3,600平方米,交由香港设计中心负责营运,预计2023/24年度落成,以低廉的租金租给设计师。不过,市建局的重建及活化项目已经不是第一次沦为地产项目,波鞋街、利东街等失败的例子前车可鉴,而且不少民间团体对深水埗的布艺发展提出过倡议方案,政府应当听取民间的声音。

深水埗棚仔市场。(资料图片)

基地“抢客”  元创方料更难营运

政府希望利用深水埗这个传统的服装布艺批发零售热点,结合设计、时装、制衣与零售,并建立时装和相关业人士的聚脚地,以带动深水埗区的旅游发展。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邱腾华又指,基地同时会提供时装设计所需的共用设施,支援初创设计师实践设计,让有意做时装设计的年轻人以相宜租金落脚。

不过,基地在概念和原意上与元创方十分相近。早前政府将1951年建成的已婚警察宿舍改建成现时的元创方(PMQ),由同心基金成立的非牟利社会企业──元创方管理有限公司联同香港设计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和知专设计学院以自负盈亏的方式营办,以创意中心为定位,旨在培育更多本地设计师。

活化后,元创方提供工作室予本地设计师。然而,人流极少。(资料图片)

由此可见,基地和元创方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基地想专门培育出时装设计师,而且基地在时装设计上可以提供到比较多支援予设计师。不论从支援层面上而言,还是租金和地理位置,基地无疑更胜一筹。从元创方网页上可见,在现时九十多间商店中,有41间为时装、配件有关的设计商店,占全部商店的四成半,而当中不少时装店都以经营自家品牌和设计为主。届时基地落成后,原本的商户或会迁离元创方,进驻基地,政府应界定设计及时装基地的定位,让两者清晰分工。

棚仔重置邻近基地  政府应积极考虑民间政策

政府早于2015年要求俗称“棚仔”的深水埗钦州街布贩市场搬迁清拆,但有关问题却超过两年半都未达成补偿共识。有关注组于本周二(1月16日)联同棚仔布贩,到深水埗区议会会议请愿,向食环署署长刘利群表明,棚仔布贩无意迁入重建项目的五层大厦内,但要求政府不是单发展单栋的基地及关注“上游”时装设计师,亦要关顾“下游”的布贩。刘利群回应说,已经清空了通州街临时街市的第一至五座,重置棚仔布贩,她又认为这是最适合的方案。

虽然通州街临时街市邻近基地,将棚仔布贩重置于此便利于进驻基地的时装设计师购买材料,但政府并没有将棚仔纳入整个深水埗时装布艺基地发展。事实上,民间早于2016年提出一系列的布艺发展和规划方案,包括于通州街临时街市成立一条龙的社区布艺市集及通州街临时街市第一至第五座的用途规划。

关注组要求政府将棚仔纳入整个深水埗时装布艺基地发展,撤回“市价八折租金”方案。(罗卓敏摄)

相较于“由上而下”的政策,“由下而上”的社区发展往往更能满足主要持份者的诉求,然而不论当时政府,或现届政府都没有广泛接纳不同持份者的意见,反则私底下与市建局和香港设计中心达成协议,忽视棚仔布贩的诉求,亦视民间所倡议的布艺发展为无物。因此民间倡议的规划不容忽视,政府应该聆听民间声音,以及积极考虑其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