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选举.观点】提升国家观念? 先改革港区人大
第13届港区全国人大选举在今天举行,由49名参选人竞逐36个席位。相信绝大部分港人都听闻过“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大名,尤其资深艺人汪明荃亦曾担任此职。不过,到底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选出来的?他们有何实务?为何如此多人趋之若鹜?恐怕没有多少港人能说出个所以然,因为他们都觉得港区全国人大事不关己。中央要提升香港人的国家观念,宜改革港区全国人大制度,使港人能真正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连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是由它选举出来;此外,按照中国宪法,全国人大代表非经“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其权力之大、荣誉之隆,可想而见,因此虽然此职没有工资,但各方名人争相竞逐,也是理所当然。
香港人要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最直接的方法是参选港区全国人大。基本法第二十一条列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具体模式则是借着担当港区全国人大疑表,参与国家管理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参选这一届港区全国人大的条件包括︰
年满18岁;
是香港居民(注意︰不必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取得十个“选举会议”成员提名。
所谓“选举会议”,其实也就是港区全国人大的选民,以新一届(即第13届)选举为例,选举会议的组成方法如下︰
第12届港区全国人大的选民;
第12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
行政长官本人。
在四者之中,除了第四项外,港人最熟悉的当然是“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亦即选出特首的1200人;至于另外两项,则需要稍加说明——“第12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一共204人,一律由委任产生,“第12届港区全国人大的选民”则一如本届情形,包括了第11届的选民。选举会议的组成方法自九七后没有改变,换言之,港区全国人大的选民,一直以来主要都是特选的政经界人物,而且当中绝大部分是港人眼中的建制派。
如此一来,虽然港区全国人大的参选门槛不高(甚至连非永久性居民也可参选,这点亦值得商榷),但由于选民基础狭窄,而且历届选出来的不是本港知名建制派人物,便是低调的亲中商人或专业人士,因此社会大众已认定这是小圈子选举,对之不感兴趣。就此,不论是为了真正落实基本法,抑或为提升港人的国家观念,让他们觉得自己真是国家一份子、有权参与国事,中央政府均应思考如何逐步扩充港区全国人大的选民基础。
此外,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对港人而言也是十分神秘,例如他们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会讨论什么事情?他们会在什么地点开会?想向他们表达意见的话,又有何途径?这些都是港人无法知晓,但十分重要的事情。根据国家宪法第七十六条,全国人大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现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如此低调工作,即使我们不必称之为违反宪法,他们也应抚心自问,有否愧对港人。
要提升港人国家观念,方法多样,惟未知中央官员除了只想着推广基本法外,有否考虑过此等更加实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