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大学合约讲师表面风光 背后眼泪谁人知?
近年,中、小学合约教师的待遇引起社会的热议,林郑月娥正式上任特首后,随即向立法会申请50亿元拨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这问题并不单在中学发生,部分大学讲师亦为合约制所苦,待遇与中、小学合约教师不遑多让。大部分博士生毕业后固然渴望觅得教席,专心研究、教学,只是事与愿违,他们在完成学位后,只能当上合约讲师,在各院校间飘泊。政府坐拥庞大的财政储备,在提升中学教师待遇的同时,何以不拨出款项,让这批醉心学术、志于教学的青年获得稳定职位、贡献社会?
教研分家成趋势 合约讲师处境坎坷
自教育改革以来,中学教育界出现了大量的短期合约职位,包括合约教师、教学助理,这情况并不单在中学出现。自2002-2003财政年度起,大学教授薪酬与公务员薪酬脱钩,教资会容许学校在招聘上更加自主,部分院校由是开始将教学、研究分家,把资源集中在聘请顶级教授,提升研究水平、院校排名。
另一边厢,为了减轻大学教授的工作负担,让他们专心研究,各间大学不同的院系也会视乎个别情况,聘请聘用大批助教、导师、教学顾问、兼职讲师、客席讲师分担教学任务,他们一般都是合约制员工,需要年年续约,情况与中学的合约教师相似。
有部分学系为了节省成本的缘故,不少获聘为大学讲师的员工也遭受各种苛刻的待遇,例如他们可能只是教授休假研究时的教学“替更”,在学期完结时更要在短时间内改好数百份论文功课和试卷。遗憾的是,外界并未如关注中学短约教学人员般正视他们的困境。
大学讲师待遇非优厚 工时远超合约所订
可能对部分外人来说,能在大学担任讲师也算得上是人生的胜利组,因为他们的时薪远超于不少其他工种。但是此说似乎并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的而且确,大学讲师名义上的平均时薪达千元或以上,不论他们在个别院校担任全职讲师,抑或在数间院校担任兼任讲师,他们的名义月薪也平均达近三万元。然而,如把他们备课和改卷所花的时间也计算在内,他们真实的工作时间远超于合约所订明的名义工时。换言之,他们真实的时薪也低于合约所订明的。尤有甚者,由于他们害怕不获续将、失去教席,纵然上层不断增加工作量,也只好任劳任怨,无反抗余地。
此外,若他们在数间院校担任兼职讲师,他们并不能像全职教研人员般享有医疗等福利。更甚的是,有部分院校在暑假期间并无开办正规课程,即是说部分兼任讲师每年只获八至九个月的合约。如此推算,他们真正的月薪实为更低。
大学、政府应正视问题 增加教席改善讲师待遇
须知,他们的困境绝非竞争力不足所致。当中,有不少博士毕业生希望在就职期间出版足够数量的学术论文,借此争取转职成为助理教授,但繁重的工作量,加上随时面对失业的危机,令他们每年约满前也提心吊胆,遑论为学术界发展作出些微的贡献。如今从讲师变身成为助理教授的机会已微乎其微,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一直为数不少。
社会向来鼓励年青人努力向学,但是政府、大学似乎未有善待这些学有专精的学者。本地大学在追逐排名的时候,是否同样有义务让其教学人员有最基本的合理保障呢?尤其是有部分院校不断与同一名讲师续约,由此可见它们确是需要一个长期合约的员工去处理相关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现届政府着力改善中学合约教职员的待遇时,却对改善大学讲师处境只字不提,那它是否暗示后者的地位比较低微呢?大学高层和政府必须及时醒觉,不要让各大院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