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察】为何民主未能解决罗兴亚问题
近日国际新闻其中一焦点,是缅甸政府涉嫌迫害国内少数族裔罗兴亚人(Rohingya people)。国际社会期望曾长期争取民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今缅甸政府国务资政暨外交部长昂山素季,能够出面帮助罗兴亚人,可是她却迟迟未有行动,甚至被质疑是否配合或至少默许打压罗兴亚人。罗兴亚人受迫害的问题,突显了一个更为深邃重大、需要探讨的课题:在民主充权与选举制度下,如何协助少数族群解决困难,以彰显社会公义?昂山素季这位民主战士现时的困境,正正深刻反映这个问题。
罗兴亚人矛盾已久
缅甸罗兴亚人约有100万,是印度东部和孟加拉移民的后代,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缅甸官方不想承认他们为国民,称呼他们为孟加拉人(Bengali,指广义的孟加拉地区)。资料显示,最早在15世纪已有人从印度次大陆东部迁移到今缅甸西部。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殖民者(包括东印度公司)鼓励更多印度人迁到今缅甸西岸的若开邦。
罗兴亚人的矛盾至少已存在数十年。印度裔的罗兴亚人在英治时期深为宗主国所倚重和信任,二战前更有族人获选入议会。因此,缅甸的佛教徒认为罗兴亚人是殖民主义下的入侵者而敌视他们。二战期间,英军在1942年为规避与日军正面交锋而退出缅甸,其间把罗兴亚人武装起来;罗兴亚人乘机屠杀若开地区亲日军并主要信奉佛教的亚拉干人(Arakanese),双方因而结怨。缅甸军政府在1962年上台后,佛教徒开始报复罗兴亚人。
民主政府难即时解决问题
少数意见需被倾听
大部分多民族国家都面对相近困境:如何完善选举制度,才能更合理地保障少数族裔的权利?民主制度并不等同民粹式的民主暴力。成熟的民主选举政制,必须建立在有条理、有系统的法律和制度上。不少多民族国家都有机制,确保能保障少数族群权益,以避免他们成为制度暴力的受害者。例如像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亚和伊拉克的库尔德地区等,多民族国家可以在少数民族集中地设立自治区。
故此,寻求解决罗兴亚问题,不能单单依靠缅甸尚未成熟的民主选举制度,更重要的是让缅甸人民尊重少数族群,并鼓励社会大众理性讨论如何改善政体和制度。民主选举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我们思考香港问题,也许应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