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双学判囚】泛民本土罕有合流 非建制整合路遥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在周日声援在囚抗争者的游行中,本土派罕有地与泛民站在同一阵线,让部分人士认为是次游行为泛民与本土派重新合作奠定基础。然而,本土派与泛民的矛盾在雨伞运动完结后日趋白热化,两个阵营要冰释前嫌可谓殊不容易。无论如何,政治既无永远的朋友,亦无永远的敌人。立法会补选将至,过往本土派与泛民因争议席的缘故,存着潜在冲突,他们能否克服这个障碍,在补选安排上作出协调,将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未来有多大的合作空间。

对于当权者而言,这样的司法胜利绝不会成为平息社会怨气、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抗争路线之争 本土派急速冒起

本土派的雏型在雨伞运动前已经形成,当时的本土派人士已认为,传统泛民的抗争手法过于保守,游行示威只是“行礼如仪”,甚至认为“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争方式无法争取到甚么,一些立场较激进的本土派人士,更视传统泛民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敌人、是“卖港贼”;就算一些温和本土派,亦会因质疑与北京良性互动的成效,刻意与希望和北京“又倾又砌”的传统泛民保持一段距离,将本土派和泛民作出区隔。

而雨伞运动未能争取到“真普选”之后,部分本土派更一度凭借攻击泛民,吸纳不少对传统泛民抱有怀疑甚至不满现状的市民支持,形成一股新兴政治势力,在去年的新界东立法会补选中,泛民和本土派协调失败,便差点令建制派偷袭成功。

此外,在同年的立法会选举中,部分本土派候选人一早明言不会参与协调,令本土派与传统泛民的嫌隙更深。尽管本土派和泛民有着建制派这个“共同敌人”,但双方互相攻伐的场景并不鲜见,双方难言有合作的基础。

多个团体昨日(20日)发起游行,声援在囚社运人士。(林若勤摄)

本土阵营遭重创 与泛民可再合作?

因此,自立法会宣誓争议、加上本土派自身的内讧问题,导致本土派元气大伤之后,一些本土派人士尝试重新拉近与泛民的距离,亦被一些人质疑本土派是真的经过反思后,明白到和泛民并非对立,必须为社会利益寻求合作?还是只视传统泛民作为重整旗鼓的避风港,在疗伤过后又会再度出走,和泛民再次各行各路?

当然,如果从非建制派的较大光普来看,非建制派可以选择的空间颇为有限,因为建制派藉选举制度、政治制度取得的先天优势,是非建制派难以企及,如果非建制派仍要各据山头、互相区隔,只会削弱自身的政治能量,难再和重新整合的建制派分庭抗礼。

但无论如何,纵然泛民和本土派合作在理论上有多重要,但双方能否合作得来往往是另一回事。过往双方合作失败,除了是源于理念之争外,议席得失的实际利益之争同样至关重要。现时泛民和本土派因声援在囚抗争者而再次走在一起,但他们即将再一次面对立法会补选,又可否避免重蹈以往合作失败的覆辙呢?即使泛民和本土派成功克服这重障碍,也不表示在未来便会合作无间,但如果他们连这个难关也不能通过,要双方在未来加强合作根本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