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商界纵愿“加假” 还须处理工时过长问题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恒生银行日前宣布,自明年开始,逾半的香港员工可享有更多有薪假期,逾六成员工更可多获四天年假,该银行指,是次检讨的目的是推动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提升企业竞争力。相信不少市民闻此消息后,都感到羡慕。当然,商界主动为员工提供优于劳工法例的雇员福利,都值得肯定,但对普罗打工仔来说,现时香港“世界第一”的超长工作时数、甚至要经常无偿加班,是更加逼切要处理的问题。

银行工并非优差 “准时放工”竟是奢侈

在不少打工仔眼中,银行业员工的待遇或许比一些蓝领行业略佳,例如有薪年假至少 10 天,优于本地劳工法例要求的7天,而且有 17 天的银行假期,多于劳工假的12天,而恒生的员工更可获享生日假、考试假、义工假等额外福利。不过,这很可能只是“你睇人好、人睇你好”而已。

相信一些劳工权益的关注者,会记得去年恒生银行的员工就曾因公司冻薪发动抗争,但抗争的方式竟是“准时放工”,乍听此消息,无疑会令人心情一沉。因为准时放工,原本就是员工的合理期望,到底他们平日的工作压力有多沉重、工时有多长,已经有多久未试过“准时放工”,才会将之视为一种“抗争”手段?

因此,恒生银行向员工提供优于劳工法例的假期福利,单就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样应该正视的,是打工仔工时过长的问题。银行业工会近年不时发表调查,指员工加班两小时已为常态,而且并非所有加班员工获补假。即使有加班费制度,也只有极少数能成功争取。最近期的例子是,有中资银行的员工向传媒投诉,指管理层不准员工申请加班费,又需要在工余参加和工作相关培训课程,却没有补水补假,涉嫌违反《雇佣条例》。

梁振英在竞选时承诺制定标准工时,政府今年六月中却抛出“合约工时”方案取代“标准工时”。(资料图片)

主动增加假期可取 但更应聚焦工时问题

因此,银行业员工多获几天假期,或许可在漫长劳累的工作后,抽一点时间外游轻松,或者在家休息,处理家务等等。但是,当上班已经耗尽精力,下班后仿如泄了气的皮球,放假能够享受闲暇之乐么?带著疲倦去旅行,怎样说也不会尽兴。如果更多的假期,换来的是平日的工作更加繁重、工时更加长,若如此,增加假期的意义又是甚么呢?

由此观之,如果商界真的重视雇员的工作生活平衡问题,就应该认真地处理工时过长的问题。过去,政府在劳福政策方面,常仰赖业界自律,尤其在工资偏低、工时过长的问题上,就采取了放任为之的态度。然而,如果业界自律是有效的话,过去政府就不必立法保障最低工资,只要任由员工、雇主议价便可以了。虽然在立法保障最低工资,对议价能力最低的基层劳工提供了一些收入方面的保障,但香港仍是全世界工时最长的地方,打工仔为此牺牲了生活、家庭以至健康,难道政府还以为商界会在工时问题上突然反省过来,解决工时过长的问题?

新任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徐英伟与局长罗致光一同见记者。(钟伟德摄)

标时立法要有担当 政府莫再卸责

去届政府曾成立标准工时委员会,在经过旷日持久的讨论后,委员会交出来的,竟然是合约工时这个烂方案,一个以标时为名的委员会却不谈标时问题,本来就相当荒谬。合约工时方案美其名是给予员工、雇主协商空间,实际上,政府却无视资方、劳方强弱悬殊,员工根本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为自己争取权益,变成任由资方予取予携。

随着新一届政府班子上任,新任劳福局局长罗致光曾表示会修正现时的方案。对于今届政府来说,他们必须在工时问题上要有所担当、展现出政治家的魄力,不再像上届政府般推卸责任、将问题外判,任打工仔飘荡于职场的狂涛当中,继续承受超长工时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