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棕榈油污染海滩 高官的“冷笑话”格外刺耳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本周初,逾百吨的棕榈油污染物由内地水域飘到香港,至今达13个泳滩需要暂时关闭。于周二(8月8日),新上任的环保局副局长谢展寰到南丫岛视察,期间他表示海水尚算“干净”,又指棕榈油可以食用,似乎是叫公众不必为此忧心,但社会对这个“冷笑话”并不受落。因此说既和康文署关闭海滩的决定背道而驰,也违反常识,予人文过饰非之感,难道这就是林郑月娥所言的施政新风格吗?

环境局副局长谢展寰相信棕榈油未有大规模影响海洋生态,对人体亦无害。(黄伟民摄)

棕榈油影响环境损害健康 谢副局说法有待商榷

在谢副局的“冷笑话”经媒体报道后,有网民立即发起联署,既然谢展寰认为受棕榈油污染的海水干净无害,不如喝一杯、吃一口来看看?网民此举或许只是诉诸情绪,然而,谢副局以至一众政府官员,都必须明白公众为何感到愤怒。

圣士提反湾泳滩的棕榈硬脂。(江智骞摄)

先说棕榈油是否有害的问题,须知,早有本地科学家指出,由于油脂是食物,腐败过程会招惹微生物,容易滋生大肠杆菌,影响环境卫生。除此之外,油污亦会影响鱼类呼吸,近日,就有渔户报称鱼场出现大批鱼类死亡,或因鱼类吞食棕榈油导致窒息。故此,棕榈油“未有影响海洋生态”之说,根本难以成立,很难相信有关说法出自一个负责环保的高官之口。

除此之外,副局长指棕榈油不会影响市民健康,亦值得商榷。观乎外国经验,英国康沃尔郡的海滩也曾发现棕榈硬脂,当地政府呼吁儿童和宠物要远离海滩,并表示棕榈油硬脂有机会受到外来污染,假如接触、误食或许会引致身体不适。按理说,本港局方对这事件的处理态度,应该是防患于未然,警告市民勿近海滩,惟副局的回应,却容易令市民忽视棕榈油带来的卫生、安全风险。

除了市民自发,当局今日亦派人到沙滩清理油硬脂。(黄伟民摄)
死鱼腮中残留了棕榈硬脂。(Robert Lockyer facebook 图片)

通报机制有待检讨 副局何需强而辩解

在这事件上,另一值得探讨的是粤港海洋垃圾通报机制。在5月起,粤港双方开始试行通报警示系统,在今次事故,粤方在事发后两天后才通报香港,令机制的成效受到质疑。在访问中,谢副局长表示粤方的通报并没有延误。

观乎立法会文件,通报制度的原意是让双方及早有所警觉,以尽快调拨人手资源应对类似的海上垃圾问题,减低其对环境、民众的影响。双方政府在分析当地雨量、风向、水流后,若发现当地的垃圾有机会飘至邻近地区,就须通报对方,让当地政府做好防备措施。海事处处理高级助理船务主任李天成曾表示,当接收到警示后,该署一般会派员到相关海域清理垃圾,防止垃圾飘至岸上。然而,在这次事件上,粤方在两日后才通报港方,港方如何及早作预防措施?相信不少市民都有强烈疑问。

保护海洋生态 加强粤港通报机制

无可否认,今次油灾由撞船事件引发,属于意外,和过去多次发生的蓄意倾倒垃圾事件有异。然而,随着海上垃圾跨境漂流的问题日趋严重,粤港双方必须建立更完善的通报机制,保护香港的海洋生态。另一方面,林郑月娥曾经表示新一届政府会以“施政新风”管治香港,然而,谢副局的言论,却予人粉饰太平之感,更令人联想起过去官员在铅水事件、胶粒事件的处理手法。

可以预见,若然官员的态度不改,只会徒添社会矛盾。故此,今届官员务必革除过去的习气,当发生重大事故后,不能再掩饰真相,而是有所担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问题,重建市民对政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