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求诊例必排长龙? 社区护士开药或许是出路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人口老化、长期病患的问题日趋严重,医院人手紧绌,病人轮候时间愈来愈长。为解燃眉之急,据报政府有意设立更多社区护士诊所,并考虑将推动加强护士专业化,业界大致认同方向,并争取立法授予受训练护士处方、开药的权力,纾缓医疗体系的压力。为了应对医疗服务的重压力,增加社区护士诊所、乃至立法予护士处方的权力应该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方向。

食物及卫生局发表医护人力检讨报告,推算至2030年香港将出现医生及护士人手短缺。(资料图片)
特首林太近日到逼爆的急症室巡视,以行动表现对公共医疗服务紧张也关心,但随即有前线投诉资源被削,怎么搞?(资料图片)

医生人手不足非虚言 培训护士相对便捷

其实目前香港亦有“护士诊所”,现时约229间护士诊所,当中80%提供健康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专业评估又或是跟进病情,至于其余的20%,则为病人提供伤口护理,然而,这些的诊所的服务仍主要集中在护理层面。据现时的法例,护士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并没有为病人处方的权力,就像护士在洗伤口时,也不能为病人开止痛药。现时,业界争取受训的护士有权向病人处方一些药物,令一些病人毋须再看医生,再由医生开药。

政府放风正考虑推出这政策,大概是有鉴于医生人手不足。目前香港在每一千人当中,就只有1.9名持牌医生,这比起先进国家普遍的1000:3、甚至比中国内地的1000:2.1为低。在这情况下,香港的医生工作繁重,容易影响医疗质素、造成医疗事故。按理说,最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是增加医生人手。

然而,正所谓远水难救近火,医生需要经历漫长、严格的训练,他们完成一个医科学位就至少要6年,一名医生由普通医科生成为专科医生,更需时约13年。相对而言,完成护士学位不过需时5年,门槛亦相对较低。长远而言,增加医生学额固然是必要之举。然而,在短期内让具备医疗专业知识的护士接受培训,诊断简单病症,以至向病人开药,似乎能解救医疗体系的燃眉之急。

医院已聘请300多名员工,当中超过100名医生、护士及专职人员。(吴钟坤摄)

医、护可互相补位 护士诊症理论上可行

社会上也许仍有部分人对于护士诊症、处方抱有怀疑,因为在一般市民的眼中,诊症、处方是医生的职责,护士只不过负责照顾病人。然而,实际上,医、护的角色并非截然二分,在现时的医疗体系中,护士有时候也要负担起诊症的责任,例如市民到急症室时,他们第一时间面见的不是医生,而是分流站的护士;他们之所以能够将病症分为紧急、次紧急等不同级别,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专业医疗知识,能够分辨病者病情的轻重;从这方面看来,护士已肩负起部分诊症的责任。

无可否认,分流的性质和治疗有异,因为在分流后,护士仍需转介病人予医生诊断。然而,一如前文所言,自90年代起,香港已然开设了不少护士诊所,至今全港已有逾229间,诊所的护士可为病人提供诊断、治疗,如有需要才将病人转介予医生处理。在2012年起,部分受轻微创伤的急症室病人,在分流过后,更会由经过受训的专科护士提供临床检查,提供治疗。也就是说,在现时的制度下,护士已负担起部分诊治的责任。

事实上,环顾先进国家,并不乏立法授权护士开药的例子。举例说,英国在1994年起,开始于部分地区试行护士处方,部分经受训后的护士,可以开轻泻剂、阿斯匹林和扑热息痛等止痛退烧药物。在2000年初,英国卫生部更扩大试点,将开方药物增加至130种,现时具相关资格的护士,也可为如糖尿、肥胖且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处方药物,既令病人毋须到医院长时间轮候,也减轻少医生的工作压力。

既然现时香港的医生不时埋怨到公立医院求医者,大多是轻微病症,令他们压力甚巨,如果让护士分担部分简单的处方工作,似乎是减轻医生压力的良方。由于现时受法例所碍,护士并没有处方的权力,只要政府就此立法,开设社区护士诊所让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处理简单病症、处方,应该不是问题。

医管局财务总监钱湘芷估算,有逾200医生及1300名护士流失。(黄卓然摄)

护士人手同样紧绌 政府须做好规划

然而,若政府贸然推出这政策,相信会引起护士界别的极大反响。先说护士人手不足的问题,政府在回归已来,多次错判形势,草率地关闭护士学校、裁减人手,以致护士人手紧绌、工作繁重,令前线护士苦不堪言。正如《01观点》过去指出,2030年的普通科护士人手短缺将达1,669人(3.3%),人手短缺的问题不比医生为轻。若然这情况不改,而政府贸然要前线护士肩担处方工作,只会加添他们的压力,影响医疗质素。

另一方面,在现时的职系分工之下,护士不需要处方,若然政府将此重责授予护士,而在待遇上没有提升的话,相信只会招来前线护士反对。

故此,政府若然真的有意强化护士诊所的职能,就必须要在政策上作出配套。其一,政府必须增加院校拨款,在增设医科学位同时,开设更多政府、院校的护士课程,解决护士人手不足的问题;其二,政府可增设进修课程,提升完成课程者的资历认可,吸引更多护士自愿加入此行列。只有这样,护士处方才能够免于纸上谈兵,真正惠及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