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DSE放榜】文凭试科目选择多 学生出路为何更窄?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第六届中学文凭试(DSE)于本周三(7月12日)放榜,过去政府推出新高中学制,以文凭试取代会考(CE)、高级程度会考(AL),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让他们各适其适、发挥所长。惟DSE看似为学生带来更多选择,实际上,学生的出路却愈来愈窄,失去了DSE的原意,这个推行了六年的考试制度,是时候全面检讨了。

考试及评核局公布2017年中学文凭试考生整体成绩。(林若勤摄)

课程设计虽多元 应用科目乏人问津

无可否认,文凭试的课程设计,比过往的会考更加多元化,其应用科目也更切合时代所需。除了甲部课程的中、英、数、通识等传统科目外,文凭试也设有乙部应用科目,当中包括创意学习、媒体及传意、商业、管理及法律、服务、应用科学、工程及生产六大范畴,学生能够从各大范畴中选读一些更专门的科目,例如影视拍摄、航空学、甜品制作等等。

从表面上看来,这些科目比传统科目更有趣、更实用,为学生带来更多选择。但事实是这样吗?在今年应考文凭试的61,669人中,只有3,675人报考应用科目,占总报考人数5.9%,比起2012年首届文凭试的7.2%,还要下跌1.3个百份点,而今届报考应用科目的总人数,比起现已被视为冷门科目的中国历史科,还要少约2,702人,可见其缺乏吸引力。

采用水平参照评级的文凭试将于明天(12日)放榜。(资料图片)

应用科目徒具理念 执行上有三大弊病 

应用科目乏人报读的原因,和过去多项教育政策的失败如出一辙,就是徒具理念,却欠缺执行能力,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在出现问题后,又未有及时修正,当中至少涉及三大问题。

其一,在现时的学制下,应用科目认受性成疑,就算考评局将在2018年改革科目的评级标准,惟现时一般大学、雇主也少有承认这些科目。在八大资助院校中,没有一家大学全面承认应用科目的地位,绝大多数学系,只视之作“参考资料”。由于应考应用科目对于升学、工作均无多大实质帮助,不少学生宁愿选回传统术科。

其二, 现时的应用科目,一般不提供实习机会,这不单令科目偏离“实用”的原意,变相成为“兴趣班”,也未能助学生衔接相关行业,为前途提供保证。就像在应用科目中较为受欢迎的航空学,其教学方式,以“小组讨论、利用简报进行汇报、个案研究、实地考察、工作坊、模拟飞行练习、 行业讲座及示范”为主,而未有实习一项,令学科沦为纸上谈兵,难与“应用”扯得上关系。

其三,由于香港产业单一,在现时的经济结构下,香港仍依赖金融、地产等行业,除了医生、护士等专业工种和金融行业等需要在大学修读专门“神科”毕业才能担任的职业外,其他工作也难见前景。为保前途,学生就算对部分应用科目感兴趣,也少有报读报考。

林郑考察德国以后 学懂了什么?

政策偏离目标,政府理应尽快修正。然而,这涉及香港的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届政府除了成立委员会、交出咨询报告、略略改变科目的评级机制外,已没有其他跟进工夫。此问题耽搁已久,林郑月娥在竞选时曾经表明会改善香港的职业教育,也曾表示她自己重视教育政策,她过往出任政务司长时,亦曾到访德国实地考察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她必须要尽快跟进此问题,修补文凭试的不足。

可供今届政府参考的,是德国的高中双轨制。双轨制的意思,就是在高中阶段开始为职业教育、文法教育分流。职业学校理论与实际经验并重,在课程中,课堂教学、企业实习各占一半。除此之外,职业学校与商业机构有紧密合作,学生能够拥有实习的机会,在毕业后亦可留在这些机构工作,令毕业生做到理论与实战经验俱备,与香港应用科目的纸上谈兵,有着极大的分别。

短期而言,港府或难以一时间将之移植香港,因为这不但涉及考试制度的改革,更包括学制的改变。但是,政府也可以安排一些政府部门的实习机会,为报读应用科目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时数,也可以和私人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机会,甚至鼓励相关企业认可这些课程,并在学生修毕课程、考试合格之后,招聘这些年轻人,增加应用科目的吸引力。

长远而言,政府必须定立清晰的产业政策。现时,学生在毕业后出路甚窄,假如香港的经济发展格局不变,就算政府在教育层面下更多的工夫,也难以改善学生的前途出路。过去政府的官员,每每以头痛医头的心态处理政事,以为外判研究、成立委员会、咨询再咨询就解决了问题,今届政府必须要展现施政新风,不然,问题只会耽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