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向樽装水说不 政府要有计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最近天气酷热,一些市民外出时,或许会买一支樽装水消暑解渴,购买樽装水尽管方便,却为环境带来极大负担。塑胶是香港的三大都市固体废物来源之一,当中为数不少是即用即弃胶水樽。香港的堆填区离饱满亦不远矣,政府近年计划兴建焚化炉,然而,在源头减废方面,却乏善可陈。近年,不少地方均研究禁止发售小支装樽装水,香港大学亦于7月1日起在校内禁售樽装水,社会上也有增设饮水机的声音,以便市民自备水樽,政府不妨从这一步做起,从源头上减少塑胶废物。

港大永续生活办公室负责人Ann Kildahl表示,停售樽装水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考虑禁止胶袋及饭盒。(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港大7月起校园禁售樽装水 Pacific Coffee、Starbucks响应

香港乏塑胶回收业 禁售樽装水可助源头减废

根据2015年的数据,堆填区的塑胶弃置量每日为2,138公吨,比起2014年上升了8.3%,塑胶弃置量大幅攀升,和不少市民喜欢购买樽装饮品不无关系。也许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在饮用樽装水后,只要拿去回收,便已尽了责任,减少了废物。然而,其实回收胶樽的过程复杂,先要人手除掉樽盖,后要洗净胶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昂,因此塑胶废物往往缺乏回收商问津,过往亦有不少报道指,一些市民掉进三色筒的塑胶废物,最后都只能送往堆填区,反映如果处理不善,大量的废胶樽更会大大加重环境负担。

禁樽装水外国早有先例 政府需做好饮水机规划

禁售樽装水政策始于澳大利亚的班达农镇(Bundanoon),当地居民有感樽装水商在当地开采水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由是发起禁止樽装水运动。及至2014年,三藩市市议会通过禁卖樽装水动议,于市内禁止售卖12安士以下的樽装水,规定只有在游行、马拉松等大型活动可以使用樽装水,香港政府大可参考这些经验。

然而,与此同时,政府亦需增加饮水机,以满足市民外出时的饮水需要,不然,在缺乏饮用水补充的情况下,只会令市民转购其他樽装饮料,无助解决问题。近日,有热心市民推出电子手机程式“扑水”,提供香港的饮水机位置,甚至能够提供饮水机是否具冷热水功能等细节资讯。有这些程式帮助,对于市民来说,自然是佳音。但现时饮水机的数量远不足够,分布亦不均,令不少人最终亦只得购买樽装水。

议员倡议在公园增设饮水机,当局回应市民可以自备或购买饮料。(pixabay)

欠缺饮水机规划 市民难觅水源

过去政府在回应议员提问时指出,香港一共有1,400部饮水机,乍听之下,数目颇多,然而,其主要集中于运动场、泳池,未能普及,就连公共屋邨、港铁站,也缺乏相关设施,未能便利自携水樽的市民。对此,政府必须提出清晰的饮水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