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博评】数据的启示 三分球已成王道

撰文: 叶天佑
出版:更新:

自从勇士队与史提芬居里(Stephen Curry)的疯狂三分球,为球队赢了去年的总冠军,又取得破历史纪录的73胜,整个篮球世界掀起了三分球旋风,即使是刚赢得总冠军的勒邦占士(LeBron James),也表明在休赛期的目标是提高三分球命中率。整个联盟的进攻球风改变,甚至有声音指NBA要设立四分线,笔者特意收集了过去 20 个球季的数据,简单分析三分球重要性的演变。

史提芬居里(Stephen Curry, 右一)的疯狂三分球为球队赢了去年的总冠军。(Getty Images)

说回历史,NBA 在 1980 年才正式设置三分线,那时候,联盟各支球队平均下来每场比赛三分球出手不到三次,而且命中不到一球。

根据 NBA 的数据,在 1996/1997 年球季,整个联盟队均投出了 1,377 球三分球,每队场均三分出手为 16.79 球,而这组数字在整个千禧年代一直上升。

2004-2005 年,太阳全队整季三分出手 2,026 次,场均 24.7 次,是该季联盟唯一一支超过 2,000 次外线尝试的球队,太阳亦是在勇士队之前,近代掀起小球风暴的的始作俑者。

直到刚完的 2015/2016 年球季,全联盟队均已经总共投出了 1,975 球三分球,每队场均有 24.09 球,足足比起 20 年前增加了 43%。而今季出手最多的无疑是勇士队,三分球出手共 2,592 次,命中 1,077 球,命中率高达 41.6%;反之在 1996/1997 年赛季,出手最多的热火队,只投出了 1,865 球,如将此数量放到今天,热火队只能排到联盟三分出手量的第 21 位,数值比起整个联盟的三分出手平均值还要低。

三分球命中率与得胜的关系

笔者再将20季各队的三分球命中率与得胜场数,作相关系数的计算,发现虽然数字常有跳动,但大趋势是两者之间关连愈来愈大,数值由96至97年的 0.439,升至今年的 0.642,上一个球季更高达 0.694。

(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统计学用以计算两组数字之间关系的指标,两组数字的相关系数愈接近“1”,代表关系愈密切,“0”则代表没有关系;数值达到0.7以上,已代表两组数字“高度相关”。)

关连程度增加,原因之一,就是三分球在今天的影响力,除了出手次数增加外,三分球出手占总出手的比例变化,更加印证了三分球对进攻结构的重要。1996/1997 年球季,三分球占总出手比例最高的是热火队,都只是占了百分之 29,到了今季,三分球占总出手比例最高的头 11 队,比例都达三成以上,既然三分球占的比重增加,其命中率对胜负的重要性自然增加。

更加有趣的是,1996/1997 年的总冠军戏码,公牛大战爵士,两队球队在常规赛的三分球,占总出手比例分别只有 20.3% 与 14.5%,不但低于联盟平均值,爵士更是全联盟三分球占总出手比例最低的一队,两队常规赛的三分球出手总数,分别只有 1,403 球与 902 球,加起来都只能排在 2016 年的第八位。

20 年后的冠军赛,勇士与骑士的三分球,占总出手比例分别是 36% 与 35%,排在联盟的第二及第三名(第一的是火箭队,比例高达 37%)。K艾荣(Kyrie Irving)在总决赛生死战最后一分钟,为球队奠定胜局,射的正好是三分球。

然而此数字只供参考,三分球命中率高低,并不简单等于队伍的胜率,因球队的表现仍然是由多个因素造成而非单一。

内线球员射三分

另一方面,导致三分球出手量与占比急升的原因,是原先打内线的低位球员(大前锋与中锋),也纷纷跑到外线射三分,长人跑到外档射三分,有助拉空禁区“空间”予队友走动与切入得分,同时也增加了内线球员的得分技巧,对方难以防范。

【邱益忠:以华丽打法及怒投三分球的勇士上季夺冠后,大大影响年轻球员打篮球的务实态度。】

笔者收集了各球季所有内线球员(只计算正位置打中锋及大前锋的球员,正位置打小前锋、副位置打大前锋的并不会计算在内)的三分球数据,1996/1997 年,所有内线球员加起来只投了 3,745 球三分球,20 年后,数字首次突破了一万,高达 10,389 球,增加了 177%,如计算每位内线球员场均三分出手,20 年期间,亦由 0.326 球升至今年的 1 球。

本年度出手最多的内线球员为太阳队的泰尔托维奇(Mirza Teletovic)。(Getty Images)

本年度出手最多的内线球员,是太阳队的泰尔托维奇(Mirza Teletovic),出手次数有 460 球,命中率更高达39.3%。

综合来说,三分球与小球当道已成 NBA 的当代潮流,就连 NBA 纽约人队总裁“禅师”Phil Jackson 日前都开金口,建议 NBA 可以考虑设立四分球,并相信不需要太多时间,球员就能适应这样距离的投篮,但他始终认为日子久了,当“大个子”习惯了如何去防守这些三分球“小个子”时,到时候, NBA 小球潮流终将过去,成为一种时代轮回,双塔时代也许会重临。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