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浸大聘超龄非学者杨志刚 未经校董会 教协会长促解释
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杨志刚,6月在报章撰文,称反修例运动为“西方黑手四両拨千斤的洋紫荆革命”,言论引发争议,遭浸大逾2000师生及校友联署谴责,成为一场风波。
《香港01》发现,这位2017年走马上任的浸大协理副校长,原来早已超过浸大教职员60岁退休的年龄限制。《香港01》取得浸大内部人事文件指出,超龄聘任非学者乃例外情况(exceptional)。浸大当时公布聘请杨志刚,并没有披露杨超过大学的年龄限制。
浸大教职员工会前发言人杜耀明指,浸大超龄录用非教学人员属“好罕见”,批评校方无就此做任何说明。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亦促校方解释。浸大发言人表示,会因应其策略发展和个别院系部门的专业需要,考虑聘任年逾60岁的学者或专业人士。杨志刚本人未有直接回应记者查询。
杨志刚2017年3月履新,成为浸大协理副校长(外务),领导筹划浸大对外拓展、公开关系、校友事务、传讯公关等事务。翻查公开资料,杨志刚1977年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本科毕业,即使以毕业年龄21岁计算,杨志刚早已年逾60岁,甚至2017年履新时很可能已超浸大规定的年龄限制。
根据一份浸大内部人事文件指出,除教授级及以上学术人员外,其他人员的超龄(逾60岁)聘任乃例外情况(exceptional)。在新聘请院长、部门主管等高管职位时,候选人若是最好选择,在相关领域有出色经验,相关遴选委员会或会推荐延长其合约退休年龄至65岁。
拒回应杨年龄 浸大:通过“严谨的既定程序”聘请
拒回应杨年龄 浸大:通过“严谨的既定程序”聘请
浸大发言人回应查询时表示,浸大全职教职员的一般退休年龄为60岁,但会因应策略发展和个别院系部门的专业需要,聘任年逾60岁的学者或专业人士。而杨所任职的浸大协理副校长(外务)一职,系浸会大学“于2016年6月公开登报招聘,并通过严谨的既定程序作出聘任”。
浸大指出,该职位由校长委任,毋须经校董会。而关于杨志刚的实际年龄,浸大以私隐为由拒绝回应。
《香港01》查阅2016年6月报章,于南华早报旗下分类资讯报章《Classified Post》,见到相关招聘公告,公告指出,协理副校长负责学校发展、筹款、校友事务、公共关系等工作,要求有出色的相关领域经验,具国际视野等,但就无具体学历、年龄等设硬性要求。
公告并注明,浸大可保留悬空职位的权力,亦可主动邀约人选。至于杨是否由浸大主动邀请,发言人并无回应。
教协会长冯伟华:很难理解超龄聘请行政人员
香港教育人员专业协会会长冯伟华表示,大学聘请超龄非教学人员并不常见,“基层绝对够钟就走”,而高层行政人员有时会有超龄聘请及“延期再延期”的现象。
冯表示对此“理解不通”,“教授有专长,(延任)可以理解,而行政人员市场上好多人可提供,一定请到人,有何必要(请超龄人士)?”冯认为学校应当给出合理解释。
浸大教职员工会前发言人、前助理教授杜耀明亦表示,过60岁上任属“好罕见”,而浸大无就此事做任何解释,教职员亦无渠道申诉。另外,杨志刚与现任浸大校长钱大康曾于科大共事,杜耀明指校长在请幕僚时有很大发言权,但就从无就与杨过去的共事经历对教职员做任何说明。
浸大于2016年12月30日新闻稿中表示,校长钱大康教授欢迎杨先生加入大学管理团队,并引述钱对杨的肯定,钱形容“我有信心在他(杨)的领导下,大学与本地和海外的学生、校友、支持者和社会人士的联系将更上层楼”。
收到邮件始知悉 学生会曾质疑聘任程序不透明
翻查资料,浸大于2016年9月30日公布,改组大学领导层架构,包括在4位协理副校长职称后加上其专责范畴。同年12月29日,浸大宣布委任时任公开大学公共事务总监杨志刚,为协理副校长(外务),于翌年3月1日履新。
原有教职员退休延任程序 | 新聘请超龄人员程序 |
部门主管咨询部门相关同事后做出延任推荐 |
浸大发言人指,将依据既定人事招聘守则进行,如公开招聘、遴选委员会或面试小组的组成、遴选和面试的程序等,确保招聘过程公平公正。 |
推荐经学校人事部门交予相关审核小组考虑。审核小组主席为校长及副校监,成员包括教务长、副校长、人事主管及主席酌情增选的一至两名院长级人员 |
|
校长及副校监决定是否同意延任 | |
经批准延任的教职员,延任期一般为一至两年 |
*浸大所有教职员退休年龄为60岁
资料来源:浸大内部文件、浸大发言人回复
时任浸大学生会会长黄浚轩曾指,学生在校方公布聘用杨时才知悉事件,质疑负责聘任事宜的委员会及招聘程序均不明。黄浚轩曾指,聘任毋须经过校董会,但其余细节并不知情,以他所知并无学生参与其中。
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强调,若学校在人事上做出特别安排,最重要是有清楚而公开的政策,“一定要能跟公众解释”。
杨志刚任董建华创办智库董事
杨现时是香港发展中心董事,该中心由董建华及梁爱诗于本年5月创办。杨志刚曾任董建华竞选办公室公关组副主任、香港赛马会对外关系部主管、公开大学公共事务总监等职位。记者另向杨志刚本人查询,至截稿前未有回复。
城大:除非莫大贡献 一般不会延聘 科大:所有延任 均要校董会批核
《香港01》亦就教职员超龄受聘及退休后延任问题,向本港多间大专院校查询。其中香港科技大学表示,退休后延任并不常见,而且所有延任必须具备充分的理据,经内部审批后再呈予大学校董会作批核。
香港城市大学发言人亦表示,除个别个案,如对大学的教研行政有莫大贡献,在一般情况下,大学并不会延聘已届退休年龄之员工。香港大学则回应称,若职员如有意申请在60岁退休年龄后重新就任,学校有既定的审批程序处理。
立法会议员叶建源分析,大学教职员在校长期任职,若其工作受到肯定,职位又须有延续性,其退休后延任“相对容易明白和接受”,而与从校外聘请超龄人士就不可同日而语,亦甚少听到。
学校名称 | 退休年龄 |
香港大学 | 60 |
香港中文大学 |
2016年1月1日前入职,60岁; 2016年1月1日及之后入职,65岁 |
香港科技大学 | 65岁 |
香港教育大学 | 60岁 |
香港理工大学 | 60岁 |
香港浸会大学 | 60岁 |
香港城市大学 | 65岁 |
香港公开大学 | 60岁 |
资料来源:各大学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