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海明察|香港如何突出重围、扩大开放、拥抱世界

撰文: 梁海明
出版:更新:

梁海明专栏|寰海明察

对香港而言,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不仅是应对全球经济变局的积极作为,更是发挥“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作用的重要实践,有助于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为经济注入新动力,并进一步强化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香港需主动巩固与传统市场的联系,同时积极开拓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构建更广泛的国际商业网络。近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澳门会见港澳工商界代表时,也明确提出四点希望,强调港澳要善用自身优势,突出重围、扩大开放、拥抱世界,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12年,已成为推动全球互联互通与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香港作为国家对外联通的重要节点与国际化都市,具备独特的地理位置、制度优势及多元文化背景,在促进中外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主动对接、拓展中东、东南亚、拉丁美洲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不仅有助于香港企业“走出去”、拓展新市场,更能让香港深度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与价值链重构。

行政长官李家超到访卡塔尔投资局,了解当地金融发展,同行包括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林建岳等。(政府新闻处)

文化“出海”新航道 香港影视联通中东

在这一进程中,香港应更加注重“硬联通”与“软联通”的协同发展,发挥在基建融资、风险管理、法律仲裁、税务咨询等领域的专业能力,并透过与内地企业联手“出海”,参与海外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也要以灵活高效的方式吸引外资“引进来”,让投资活动“轻装上阵”、高效运行,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定位,推动本地经济转型升级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当前,中东多国正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正迅速崛起为新兴经济增长点。以卡塔尔与科威特为例,前者透过“2030国家愿景”,将电影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设立多哈电影协会,统筹全国电影创作、资金扶持与国际合作;后者则在“2035国家愿景”下,积极发展本地影视产业,拥有完整的影院链与发行体系。这些政策展现出中东国家在文化“软实力”上的长远规划与坚定决心。香港作为亚洲影视重镇,具备成熟的制作技术、国际化团队、完整的后期体系与中西融合的创作视角,正好契合中东国家的发展需求,双方在文化合作领域存在高度互补性。

香港在拓展中东市场时,应跳出传统“硬合作”的思维定式,进一步把握文化产业带来的“软合作”机遇。可考虑与中东国家共同设立“影视联合制作平台”,针对“一带一路”合作故事、青年交流、文化融合等题材开展合拍项目;同时设立“香港—中东影视合作基金”,支持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进行内容孵化与人才交流。此外,香港可积极参与阿加尔电影节、库姆拉电影节等国际影展,提升中港合拍作品在中东的认知度与影响力,并协助中东优质影视内容透过香港进入内地及亚洲市场,建立双向文化交流通道。

这种以影视为切入点的“软合作”,不仅可拓展香港文化产业的国际空间,也有助于带动旅游、教育、科技、设计等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构建多元化的合作格局。香港应善用“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定位,成为文化内容的共创者、价值链的整合者,推动中东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同时提升自身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地位与话语权。透过这些创新型合作模式,香港将不再只是资金与制度的提供者,更是文化互动的主导者与合作新生态的引领者。

2025年5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会议开幕式上致词。(Reuters)

“五大工程”契机 开拓对拉美合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3日在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启动“团结工程”、“发展工程”、“文明工程”、“和平工程”与“民心工程”五大合作项目,为中拉合作注入全新动能。这些合作方向与香港的制度优势、专业服务及国际网络高度契合,香港应积极参与其中,拓展与拉美的多层次合作。

例如,在“发展工程”方面,中国将提供660亿元人民币信贷支持,推动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农业等中拉合作领域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在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支援。同时,香港也应考虑推动中拉航线建设与港口物流网络联通,提升香港在中拉贸易的中转与分销功能,打造面向拉美市场的贸易集散地,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

在“和平工程”层面,香港可凭借其廉洁高效的公共治理经验,参与拉美在反贪、打击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与培训。香港廉政公署多年来在国际反贪合作中具备良好声誉,可成为制度输出与经验分享的重要平台。

在“民心工程”方面,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与拉美高校开展交换生计划、联合研究、语言教学等合作,并承接部分来华奖学金生源,推动中拉文化互动。文化领域方面,香港可利用自身影视、文创、出版、展会等产业优势,参与“拉美艺术季”、中拉文明对话大会及节目展播等活动,推动中拉文化产品互译与传播,打造文化交融新典范。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可考虑设立“香港—拉美合作促进中心”,统筹经贸、科技、教育、人文等多领域对接,并鼓励拉美企业在港设立代表处、区域总部,或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平台在港上市,强化香港作为中拉合作枢纽的地位。

从桥梁到价值引领 融合“软硬”实力

无论是中东的影视合作,还是拉美的经贸与文化交流,香港的主动对接都应聚焦“互补互利、优势互补”,不仅要提供资金与专业服务,更要积极参与内容共创与文化价值的输出。这种融合“硬合作”与“软合作”的方式,能让香港在推动区域合作的同时,更深层次地参与人文互信与民心相通的建构。透过推动影视合拍、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多元平台,香港不仅巩固其作为国际合作桥梁的角色,也逐步塑造自身作为文化输出者与价值引导者的新定位,进一步体现其在国际合作格局中的文化主动性与制度沟通力。

正如夏宝龙主任所强调的,要旗帜鲜明讲好港澳故事、唱响“一国两制”与中国形象。香港应善用其国际传播优势,以多语言、多平台、多形式展现制度特色与城市活力,讲好香港故事,讲出中国声音,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理解与认同。

香港未来应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拓展自身在国际合作中的多元角色,从传统金融与贸易平台进一步延伸至文化、人才、专业服务等领域,特别是在中东与拉美等新兴市场中发挥“软硬兼备”的联通功能,打造具香港特色的国际合作模式,实现经济多元化与城市功能升级。

作者梁海明是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