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略|为西九文化区通经活脉

撰文: 潘焯鸿
出版:更新:

潘焯鸿专栏|方略

西九管理局主席唐英年先生近日为西九文化区的财困“自”疗,提出短线开源增加门券票价,两三年后开始“切豆腐式”出售土地提供生存资金,并且声言是“最后一个推冧楼市的人”。但值得留意,这仍然是管理局单方面的情愿,政府还未有积极回应。

含著银匙羹但活得凋零

2008年西九管理局获得一次过216亿元拨款,含著银匙羹诞生,拥有经过详细讨论而庄严的财务方案,当中包括预先拨款带来投资回报和文化项目发展缓急弹性。及至2013年开始持续“财困”呻吟,现在更加可以形容为接近资金断链,可再不是三两道开源节流手段就可以重整旗鼓,天下大顺。究其责,管理局强调工程价格升幅超越预期、投资收益又少于预期,结果“财困”叫足11年。2017和2021年分别经过立法会推出两次财务调整舒缓方案,主轴是将本来属于政府直接控制的房地产土地供应转归管理局以建筑、营运及转移加上分享利润模式向市场批地筹钱,又将文化设施整合及推后落成时间,甚至放弃了部份例如黑盒剧场等文化设施,借以改善财政营收。 这些经历说明了一个现实,西九缺乏了妥善的规划和监督,财务上像脱缰野马般闯荡,而发展上就像笨重河马般慢活。

难为了唐唐

西九这场独脚戏延续著先前不怎好的往绩,其他管理层神隐,就是跳过技术层面的解说,直接运用唐先生个人魅力一夫当关。说白点,是次财务方案将要动用最后一根稻草—土地,还要在虚弱市道推出,看邵氏片场20亿元每呎1,460元补地价那个深渊,难免有点“难为了唐唐”的感觉。就算马上批准加票价及卖地,仍然有机会治标而不治本,就是有限的土地、有限的金钱,究竟可以再给光给热多久?说好的文化设施发展进度一直落后,现在那216亿元只发展了大约一半设施,余下的需要另一个216亿元,整个西九拥有394万呎发展面积,那每一呎就要贡献5,480元才能刚好为未完成的硬件设施埋单,还未计算往后每一个设施都可能出现营运亏损,就算增加地积比率,西九之路其实仍然崎岖满途。

远望西九总是有点期待,跑近了只有冰冷的硬件散落在一个美丽海湾。尽管景色一流,慨叹文化气息就是好像无色无味。如果这一股西九感觉持续,无论怎么样方法泵水输血结果只会是徒劳。接著市民还会察觉数码港地产项目在西九横空再现,批准的官员就要背上历史责任。

论通达,文化区毗邻尖沙咀和佐敦,与港岛西对岸,位处维多利亚港显赫核心位置。但市民要到访的交通工具选择其实不多。如果选择步行,途中有段怪怪的死城区域,就是先前港铁霸占的地盘用地。每次经过,都不禁询问为何要将珍贵土地晒太阳?好好办个文化及表演市集,让大众感染文化、交流愉悦,顺道增加整体人流,总好过等三跑带来新旅客的远愿。

论用途,例如M+及故宫文化博物馆巍峨屹立,但就是感受不了那股应有的文化感染力,更加没有大众互动参与的气氛,反而大部份到访的市民其实主要是享受海旁休憩美景。已经16年了吧,西九怎么距离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枢纽这么遥远?梦寐多姿多彩的西九不只是文化硬件的多样性,还要包括互动和感染力,枢纽的地位就要依靠盛事和活动耕耘,要让人感觉到一股摄人的文化气魄。

论管理,唐先生强调世上没有文化设施能够在财务上独善其身。但先前的M+到在建的演艺综合剧场,问题并不只是设施能否财政自立,而是打从工程管理就出现的浪费。当年M+因未有果断应对承建商财困及妥善管理其倒闭风险,以“数人头”方式每月冤枉倾倒数以亿计金钱,现在综合剧场亦严重延误,究竟是谁之过?管理局给人的感觉就是坚持无为而治,任血流失。

论政府责任,连续两届发展局叫天叫地老是说不够土地,但就偏偏忽略了这一片市中心珍罕宝藏,现在宝藏几乎变成烂铜铁了,弱市用这些稻草,其价值比以往所能产生的发展动力已经大打折扣,这倒不是增加地积比率就能够完善。文化区60%发展面积就是房地产,包括住宅、酒店、写字楼和商场,还未计会议展览设施,本身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地产项目。贯穿文化区地底的地库究竟属于商场?还是属于文化设施?我翻阅了所有立法会文件亦无法找出准确答案。管理局祈求的不应只是财务方案获得迅速批准,应该将详细的财务和发展方案活现人前,让阳光穿透,让承诺公开,让市民明白。不然,一个批准只会换来几十年的负担。

总而言之,西九管理局应该有中医师那一种让人健康活着的慧眼,就是要通五经、活六脉。通者血也,就是要灵巧地将真金白银转换成长远的本地国际人气人流。经脉者动力也,就是要让文化区更加多姿多彩,用节庆、活动和盛事将不同的文化硬件设施融会联通,就要像身体的所有器官获得足够养分,将人流人气澎湃地流动,真真正正地活现出一个有生命力的枢纽。

作者潘焯鸿是“中科监察”主席、“香港方略”首席研究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