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如何真正解决㓥房问题

撰文: 胡恩威
出版:更新:

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由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带领的“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定义劣质㓥房及取缔方式。工作组名单内的12成员全属高官,来自发展局、环境及生态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劳工及福利局、房屋局及房屋署等部门,没有民间组织参与。这个小组的功能是什么?目标成效又是什么?

其实劣质的㓥房问题不只是针对㓥房的问题,而是一个整全的房屋供应问题。目前㓥房的平均租住呎价,有些可能比五星级酒店还要贵,这可是一个消委会处理货不对办的问题。政府有没有提供足够的房屋生态监管?

能够监管吗?当然可以。可以从房屋条例入手,进行监管。

解决劣质㓥房问题当然是燃眉之急。政府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和各大地产商商讨,尤其是拥有不少工厦的地产商,并修改建筑物条例,把地产商的工厂大厦改装成优质的临时房屋。政府先要订立一些规格标准,如酒店宾馆一样,根据《旅馆业条例》的规格。政府也可以参考日本,日本是微型房屋专家,有大量设计可以参考,设计适合人居住的空间。

“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从设计入手。什么才是一个正常的居住环境面积?联合国有标准,各国都有标准,那么香港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先订定客观标准。

第二,从供应方面落手,找地产发展商商讨,建造一些合理优质、让低收入阶层可负担的中转房屋。

第三,设立香港房屋大数据。目前旧区有很多㓥房,例如在深水埗、葵涌、新蒲岗、柴湾等地区。工作和居住是相关连的,可发展社区“原区就业”,减轻交通的时间和开支。政府要设立数据库去检视现况。

把工厂大厦改装成临时房屋,比兴建过渡性房屋更快捷更有效。在《建筑物条例》上行使一些豁免权。订下目标︰例如五年之内有多少工厦单位可变作房屋用途?至少可以比现时那些无窗密封式的㓥房环境好。如果地产发展商能够和社区组织合作,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因社区组织了解当区的情况和环境。

要解决劣质㓥房问题,不是研究如何规管㓥房,而是如何能够提供符合人类居住的房屋空间,这才是工作组要做的事情。工作组的目标不是要取缔㓥房这么简单;而是在房屋供应上入手。而在增加供应之前,首先要做研究,例如找中文大学、香港大学或者香港的建筑师学会合作做一些简单的研究,解答“什么是合理的居住空间?”也可以举行一个设计比赛,邀请香港建筑师参加,做一些mock-up(实体模型),订下具体标准。

另外,香港的非政府组织,例如东华三院、保良局、明爱、仁济等,他们应积极参与,在社区内提供更多渡性房屋计划给㓥房户申请。

空置校舍改作房屋用途也是一个方法。牛头角的圣若瑟英文中学校舍自2010年起一直空置至今。若果这座校舍可以改装,短期内便可以提供百多个居住单位。而政府也有很多空置物业,例如政府员工宿舍和仓库,甚至一些使用率很低的公园、天桥下的空地,也可以改装成居住空间。

“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不是去讨论如何监管㓥房,而是讨论如何能够创造更多新的社区居住生态。市区重建局责无旁贷,因为现在大部分的㓥房都是位于市建局发展的区域内。如何做?政府应该指令市建局主导负责。

目前㓥房户的整体数字为107,371户 ,共21.4万人居住在㓥房。要解决㓥房问题,若果有50个组织,大家分工合作,每个组织负责四千人,在供应上提供一些优质的社区房屋,便可以解决短期房屋问题,而这个做法也不用劳师动众。我相信地产商都愿意奉献力量协助供应,地产商有附属的建筑公司和管理公司,有一套整全的建屋和管理程序。

现在政府要拿出领导能力,让住在劣质㓥房的人士有一个真正改善的生活空间和环境。政府也可以协助业主进行一些修辑工程。现在解决㓥房问题要速战速决,不应再拖拖拉拉,而且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政府应该从发展角度处理㓥房问题,把㓥房问题当成一个社区房屋发展的问题,在短期内如何提供足够社区房屋给㓥房户。

很多民间组织已经进行㓥房的研究和分析,政府可以参照数据,设立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长远来说,立法会应该推动成立房屋大数据,透过房屋大数据去处理香港各式各样的房屋居住问题。否则再设立多少个工作组也不能解决劣质㓥房。

作者胡恩威是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