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中美关系须抓住视窗期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美国期间,先后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并于28号会见美国总统拜登。内外媒均分析,王毅此访被认为是为两国元首的会晤铺路。彭博社28日引述一名美国官员称,“美国和中国原则上同意拜登和习近平11月会面,但双方仍须对安排作最终确定”。很明显,中美双方都为自己留有余地,但也基于各种原因,双方都在努力相向而行。一些媒体分析中美关系可能要止跌企稳。但笔者看来,未来,只能算一个视窗期。处理中美关系需要“趟着石头过河”,绝不会一帆风顺。

来稿作者:刘佳星

首先,政治上的分歧是导致中美两国关系恶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北京和华盛顿对全球局势持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这包括:俄乌战争,哈以冲突,南海问题,台海问题等等。当政治分歧积攒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固有认知和民众情绪,届时,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建设性政策都可能被民众和媒体绑架,难以调和。过去的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了中美民间关系的恶化,“红色恐慌”重新回归美国社会,反亚裔情绪持续升温。这些都需要我们警惕。

其次,科技领域继续摩擦。王毅访美前期,美国试图限制对华先进半导体芯片和技术出口,这引发北京的不满,给两国关系带来负面作用。前不久,拜登政府更新了针对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规定,计划阻止英伟达、英特尔和高通等公司向中国出口先进的AI芯片。换句话说,美国不允许任何高效能芯片和相关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以免加速中国国产芯片的发展。美国随后又以技术保护为名,要求其西方盟友都禁止对华出口同型别的产品。作为反制措施,中国表示将加强对石墨的出口管制,石墨是新能源汽车和其他绿色能源系统中电池部件的核心原材料,全球市场中的石墨绝大部分都是由中国生产制造。中国的反制措施将对美、日、韩的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科技领域中美互撕,给关系的修复带来不利因素。

中美关系不会一帆风顺

此外,在王毅访美的第一天,也就是26号,美军“印太司令部”在其官方网页上释出声明,指责中国战机在24号对美军飞机展开“非专业”拦截。声明还从国际法规的角度对中国方面指责,称中国战机拦截方式“违反了国际航空安全规则和规范”。声明最后宣称,美军仍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安全、负责任”地飞行、航行和开展行动,“印太司令部”联合部队仍将致力于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表示希望“印太地区”所有国家能够“根据国际法在国际空域安全运作“。这件事发生在24号,但偏偏在26号拿来说,而这一天正是王毅访美首日,按理说,邀请来的客人来家里做客,媒体应该在当天避开破坏性的负面消息,这是一个基本外交礼仪。且不谈美国飞机在中国周围抵近侦查的合法性,单是把2天前的事件拿到王外长访美首日说这一件事,就说明美国官方反华的情绪占据上风。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美若想止跌企稳是困难的。未来中美关系只能算“趟着石头过河”,只要相互尊重即可,谈不上一帆风顺。

中美关系需抓住视窗期!

中美关系止跌企稳也不是没有希望,凌驾于中美关系之外的力量在逐渐改变中美走向。哈以冲突的爆发、美国经济下滑都是中美博弈的重要棋子。

首先,经济上,美国不得不与中国对话。拜登多次表示期待与习近平主席再次会面,积极邀请中方参与APEC,并且早就多次释放讯号。中美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国,经济牵扯太多。中国经济虽然遭遇了打击,但中国经济韧性强劲:强大的内需、高水平的科技、太空等领域的飞速进步,以及中国人储蓄的生活习惯,都让中国在遭遇疫情后,能够快速复苏;虽然美国的经济增长也较强劲,但政策的持续性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民众实际收入并没有提升。反而,在俄乌战争和哈以冲突后,美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将纳税人的钱砸向无休止的海外战争中,自然是无暇顾及自身的发展,也无力推动创建新的合作体系,纯粹是在自我消耗。很显然,这时候与中国分割,并非明智之举。

其次,台湾问题是妨碍两国关系止跌企稳的关键因素,台湾问题处理好,中美关系向好发展,处理不好,必定有一场战争。一直以来,美国在台问题上,频频踩红线,根本不把中国的警告当回事。但是,最近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出现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来自于外部压力。近日,美国派“美在台协会”理事主席罗森伯格窜访台湾,他特意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美国不支持‘台独’立场”,给民进党当局当头一棒。这是因为在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同时爆发后,美国害怕“台独”分子这个时候惹怒大陆,而导致台海爆发冲突,把美国拉进第三场战争。他们深知,同时打三场战争的话,美国是吃不消了。所以,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可能无暇顾及。这也为中美关系止跌企稳提供了最关键的视窗期。

国际政治方面,国际新秩序逐渐显现,尤其是哈以冲突后,美国站在了阿拉伯世界的对立面,陷入“以色列陷阱”,美国的全球战略也受到挑战。联合国大会通过涉巴以决议后,美国日感被孤立。欧盟27个成员国也呈现“撕裂”的状态。这似乎意味着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旧秩序逐渐走下坡路。在以色列和哈玛斯的冲突中,美国希望北京发挥更多影响力,施压伊朗不要介入。而习近平和普京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也让美国有所疑虑。

综上,中美关系一定不会一帆风顺,能够相互尊重就好了。但目前国际大环境,中美关系也确实处于一个视窗期,中美需要把控分歧,相互尊重,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我们不必太乐观,也无需悲观,抓住这个视窗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脱钩断链”没赢家。

作者刘佳星是香港政协青年联会会员、长江智汇思想库高阶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