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雄|如何提升年轻人对中史的兴趣?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忆述爱上中华文化历史之路,评中史应否作高中必修科。

作为中国历史爱好者的我,先表明立场,我是认同中史应作高中必修科。然而,条件是须有别于传统中英数般学习及评分方式,学习方面应集中在历史体验及具趣味性的专题研习,而评分方面不以考试,应尤如大学般学习模式以“学生小组功课”作评分,也可考虑只分合格与不合格而非等级评分,以加强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个人眼界、身份认同之余,也可避免对学生造成压力。

来稿作者:张美雄

好啦!我的立场已简单表达,在进一步深入探究中史科的重要性之前,在此我也先忆述一下自己迷上中国历史的路,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大概在中三、中四时期,我跟很多同学一样,虽然对历史抱有好奇心,但在课堂上未必十必专注。反而,当时潮流是三国游戏,我与同学都沉迷在三国游戏当中,甚么富甲天下、三国志系列、真三国无双,里面的三国人物背得滚瓜烂熟,只可惜当时的考试题目在东汉及三国只占很少部分,若不然我在会考的分数相信会更高。

第二阶段是预科时期,会考过后我继续选修中史科。预科的中史内容集中在中西交流的议题,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真腊风土记、郑和下西洋,当时开始引发我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对历史的神秘面纱作出想像。最深刻印像是中六时到西安考察,看到兵马俑、古城墙等宏伟建筑,不单让我眼界大开,也引发到我对中史的兴趣,自然想更深入了解到这些历史产物背后的风土人情。

第三阶段是三十岁后的事,可以形容我对中史的兴趣是正式开窍,由以前考试为由学习,演变成主动学习。例如在工余后,别人追的是爱情韩剧,而我追的是中国历史长剧。在云云剧集当中,我最爱的始终是《大秦帝国》系列,讲述秦在改革家商鞅带领下如何由“弱秦”变成“强秦”,然后再统一六国。看剧的同时,我也开始主动钻研不同史料书籍。可能因为自己是从政的工作,增加了我对中华历史上的千古豪杰的“代入感”,更曾因不少历史人物的遭遇而霎时感动。此时此刻,我会作换位思考,如果我生于他的年代,或他生于现在的香港,身临其境会如何面对不同的挑战?

对我而言,历史不单是知识,更是集前人经验的智慧,让我能在待人处事、政治工作上能“想深”、“想远”。尤其是中国历史,悠长的历史包含著中华文化的底蕴。愈早了解,对人生上各个层面,例如工作、学习、家庭、朋友等愈有帮助。就像笔者最近研习的“鬼谷子”、孙子兵法等中史学说,坊间更笑称形容是职场的求生技能的奥义。

现时,中国历史已在初中已独立成必修科,但坦言大部分初中生阅历始终较少,学生很多时还未理解历史对其人生经验的重要性,只会为考试把堂上所教的一切硬背下来,或只因游戏而熟悉历史人物而已。然而,当踏入高中时期,学生逐渐“开窍”,如果这时间加强培养,再配以好像笔者当年一样的“考察交流团”,有机会可发掘到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样地,学生从历史的脉络中也会对国家的过去及现在加深了认识,了解中国、香港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即使对传统理科思维的学生而言,学习历史也有助其发掘在数理以外的知识层面上提升,让学生能在多方面有健康发展。在我而言,认识中国历史事实上能加强学生的批判思维,也是一门探索求真的学问。对于部分把中史歪曲为洗脑教育的政治化说法,我实在百思莫解。

中史“填鸭式”教学方式应作改变

虽然我认同中史应作高中必修科,但现时大部分教师由上而下的“灌输式”教学必须改变。现时,普遍老师只根据教科书的课文内容照读,学生再凭记忆硬听硬记的“填鸭式”教学,令坊间及学生摆脱不了“历史”等于背诵及沉闷的负面印象。

事实上,不论初中还是高中的中史科,应减少一些非必要的时间及人名地名背诵,避免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误解,也减少他们对学习半途而废。与此同时,正如我首段已指出,学校及教育局应集中在历史体验及具趣味性的专题研习,定期安排交流团及考察活动,不论是内地还是本地的交流团,以发掘学生对中史的兴趣。在中国内地,不少古城是值得学生实地考察,如笔者前文提及到的西安,或者襄阳、荆州、泉州等,届时相信国家及港府会有一定的支援和配合。至于在本地考察方面,中华文化历史的地方更是垂手可数,故宫、历史博物馆、宋王台、孙中山纪念碑、车公、黄大仙及各式各样的古庙等。简单来说,考察及交流能让学生感到好玩、刺激、新鲜感,只有给学生提供接触不同历史事物的机会,才能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中史的动机,让他们由心而发的加强身份认同及认识国家。

最后,虽然我认同中史应作高中必修科,但之前的筹备功夫绝不可少,例如学校内师资、人手是否已足够?中史课程内容是否需要优化,减少背诵并加强趣味性?相信仍有一系列的问题仍需要处理。正如我在文章开始所言,如教育局能在课程上必须加强历史体验,并集中作具趣味性的专题研习,以“学生小组功课”代替考试。当以上的功夫做足,甚至能改变社会对过往“读中史”等于“沉闷”的刻板印象,届时不单能加强学生探索思维,更可让中国历史文化能在年轻一代推广及传承。

作者张美雄是西贡区议员,民生圆桌召集人。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