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言广达|新年启示:动若脱兔最健康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过去两年半香港以从严方式应对新冠疫情,有统计1069天直到近日紧随国家放宽防疫安排步伐,市民终于盼到实际意义上的通关。值近岁晚,两地防疫政策大幅松绑,不少港人归心似箭,公务出差、回乡探亲、北上旅游等等皆有之,两地四个口岸将以这个农历新年作为运力测试,为全面复常打好基础。

来稿作者:黄进达

普罗市民生活习惯改变

在复常路上,我们明白不能回到新冠爆发前的时空,香港社会要清楚认识疫情已对所有行业与市民生活习惯产生质的转变。有说廿一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比如减少外出频率就是一种行为改变,香港社会大众在疫下全面接受电子工具支付及网购服务,改变了原本的消费习惯,出门在外的消费行为转向宅内也可以消费的模式。但有趣的是,当疫情逐渐趋缓,原本被迫转型的行为似乎成为了习惯,已经回不去了。

说到出外旅行,香港人的积极程度也算世界知名。以往生活压力大,所以香港人每逢假日都习惯以外游慰藉自己的心灵,放飞自我。但过去三年无法出外叉电,现下陆续开放通关,相信市民自由外游与外出用餐时,将更乐意使用电子支付平台与工具,习惯无卡支付。

出行透气重投健康生活

部份市民确诊后出现“长新冠”症状,在社会经济层面亦有不少行业正面对新冠后遗症。过去市民经历过限聚、强制隔离、防疫物资短缺、减少外出的情况,即使不言于口,始终已对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疫情中令个人与社会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长时间在家工作和学习的生活模式,亦造成被孤立的错觉。疫情对于全港学生学习进度大受影响,本港儿童的饮食、睡眠、运动、打机习惯在新冠疫情期间全线失守,导致疫下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比率急增。此外,面对返校复课,不少学童亦未能适应,表现抗拒。

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儿童减少了进行户外运动,六成儿童则减少进行课余活动。笔者认为,兔年伊始冲喜,市民带同子女出游暂离压力源,在全新的环境资讯中开辟一些新的看法一些新的兴趣,有助重整情绪与生活。累积旅行的经验亦有助丰富人生阅历,市民亦可借此重拾掌控感和“正常过日子”的安稳感。

如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离港,笔者亦建议市民多参与本地文、体、旅盛事。近期,旅发局将于年廿八起推出新春活动,在四个沿海滨地点,设置“福兔”大型装置供市民打卡,替代以往农历新年举行的国际花车巡游。三月份更是大月份,本港将会举行Clockenflap音乐会、Art Basel艺术展览会,以及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等,保护好自己,多出门走走,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总是好事。

为此,笔者亦建议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中派派“利是”,支持本地旅游服务业积极投入,产生杠杆效应。亦为对疫下受影响严重的旅游与服务业对症施药,使从业者尽快归队,领头参与到文化、体育、旅游盛事当中。

虎辞胜岁,兔跃新程。希望香港在癸卯兔年“跳跳扎”,做出由治及兴的良好成果。谨祝各位万事顺遂,身体健康。

作者黄进达是经民联旅游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