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简约公屋无料到
《施政报告》房屋政策的“亮点”是简约公屋,但是如果我们看看简约公屋的细节,四至五年内兴建三万个单位,根本是杯水车薪,完全不能够解决目前居于水深火热的㓥房户与及公屋轮候册。而且《施政报告》里面提到全力提量、提速、提效、提质,但其实和前特首林郑月娥的规划比较一下,速度没有增加、量也没有增加,感觉上他们只是说轮候时间缩短了。
轮候时间缩短是一个相对问题,最重要的是绝对数字。根据立法会文件,2020年香港共有22.6万名市民住在㓥房,那么如何安置好㓥房住客人数便应该有一个绝对指标,政府怎样能够真的提量、提速、提效、提质,也需要有客观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再看立法会政府文件,简约公屋基本上和公屋没有很大的分别,可以说是另一种公屋,也许称为蚊型公屋比较恰当,不是简约公屋。说它是蚊型公屋,因为它的平均呎价与及兴建程序都和蚊一样。
特首李家超说提量、提速、提效、提质,若果不设试验田去推动,根本是不可行的。若果用政府目前的招标架构与及部门之间的分工模式,是不能够达到这个效果的。
殖民地时期,殖民政府推出临时房屋(临屋)政策,真的在短期之内创造大量的居住单位。这些居住条件不是最理想,但是比㓥房好很多,至少不会被收不合理贵租。为什么政府现在没有这样做呢?因为房屋局只是处理“房屋”问题,发展局只是处理土地发展问题,而没有一个整全的房屋和社群概念。
若果香港有地区行政,十八区每区有区长,区长负责五年内在当区创造一定的房屋数量,区长便真的会觅地,找方法去增加房屋数量。殖民地时期,港督之下设布政司,处理内政,布政司可以统一地区去做增设房屋这件事。但是现在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有这个能力吗?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在负责房屋政策,还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负责?看来看去,好像是何局长,她也成为了众矢之的。但到底是何局长领导无方,还是特首、政务司司长或财政司副司长没有做好工作?外界很难知道,因为我们不是天天都在政府上班。
核心问题是市民只看到政府开了很多张兑现不了的支票。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政府只要宣布全港十八区,区区一年内兴建5000个临屋单位,18x5000,就有九万个单位供应了!
如今政府向立法会申请268亿元用作兴建简约公屋,但是怎样起?有些是三层?有些是六层?有些是十几层?政府并没有提供太多具体资料,只是要求议员先批钱后做事。可是,拨款之后也差不多要等四至五年。等到李家超任期至2027年届满,会不会连一座房子也没有起好?这是不能够接受的。
大家只要到淘宝搜寻一下,货柜屋、临时屋的造价,其实港币五至十万已经有一个不错的设计。或者参考日本的组合屋,那是政府规定承建商在地震后原地重建的一些组合屋,三天便可以盖建好。
所以,兴建简约公屋有需要这样贵和长时间吗?
香港要解决房屋问题,真的是需要国家级的承建商,例如中国建筑,他们可以用国家队的名义,协助香港兴建临屋,不用官僚招标后又超支延期。甚至可以由内地发展商牵头,例如万科集团在内地协助地方政府兴建类似的公共房屋,已经有其经验,能够真正提量、提速、提效、提质,制造大量社群居住生活空间。
看现在这种简约公屋的文件,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若果以面积计算,它正确的名称应该是蚊型公屋,没有什么简约可言。其实公屋本身已经十分简约,简约中更简约,只不过是一个政治口号包装。但是这个政治包装,对于喜欢无印良品的简约美学爱好者也不能够接受,对于老百姓来说,简约公屋用广东话的演绎,可能会就会变成等于“无料到”。
作者胡恩威是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