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互联网亚太峰会首度在港举行 认可科创实力与国家智慧布局
来稿作者:杨华勇
4月14日至15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这是该峰会首次在内地以外的城市举办。峰会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云集约30个国家和地区约1000名商界领袖、政府部级等人员、学者、协会领袖和其他知名人士,透过探讨多个科技领域的最新趋势,深入交流意见和分享经验,助力各方抓紧数智转型的发展机遇,推动创科的高质量发展,深化区内的数字合作,塑造亚太地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4月14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勇副主席的讲话彰显了中国推动数字时代合作共赢的负责任态度。通过开源共用与技术赋能,中国科技企业正以实际行动弥合全球数字鸿沟,这种包容性发展模式为亚太地区注入新动能。坚持互联网主权平等、反对科技霸凌的主张,为构建多边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智慧,体现了大国担当。
李家超特首的发言精准概括了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多维优势:既具备普通法体系、资本自由流动等国际化制度根基,又依托大湾区腹地的庞大市场与产业链资源。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推进,实质是构建跨境要素流通的“创新走廊”,通过制度创新突破行政边界,实现深港研发转化的无缝衔接。值得关注的是,香港正从传统金融中心向“科技+金融”双轮驱动转型。北部都会区规划不仅承载著土地空间的拓展,更将催生人工智慧、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种转型既需要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更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智慧财产权保护体系,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形成“创新生态雨林”。
郑雁雄主任对香港数字化发展前景的研判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深刻揭示香港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的战略定位。作为国际化枢纽,香港不仅承载著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节点功能,更可依托普通法体系构建亚太区数据治理新范式。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应著力破解数据主权与流通效率的二元难题,既要通过与内地“数字海关”的机制对接保障国家安全,亦需藉鉴欧盟《数字市场法》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建议特区政府重点培育跨境数据仲介服务,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试行区块链赋能的数据确权体系,同时强化与东盟数字经济协定对接,使香港真正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数字丝路支点。这种制度性突破将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独特的“香港方案”。
在逆全球化暗流中,香港作为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愈发重要。通过搭建数位贸易规则对话平台、完善资料跨境流动机制,香港完全有能力成为亚太地区科技治理的枢纽。这种制度型开放不仅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更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东方方案”。当湾区创新要素与香港国际化互联网深度融合,必将迸发出引领世界的新质生产力。
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首度移师香港,是国际社会对香港科创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国家深化全球科技治理的智慧布局。香港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为支点,既坐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又保持普通法体系与国际接轨,形成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资金、资料、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使香港成为连接内地创新需求与全球科创资源的超级枢纽。当前全球科技治理面临碎片化挑战,香港作为国际公认的中立平台,既能维护国家资料安全,又能构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框架,这正是国际科创合作亟需的“第三种空间”。随著北部都会区创科走廊加速建设,香港应善用大湾区产业转化能力,在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打造跨境创新共同体,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东方方案”。
作者杨华勇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