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龙|四个“10万美元”政策 放宽“高才北水南下”
“两会”刚刚闭幕,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集体提案《购房资金通》,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香港各界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2023年,笔者曾就“放宽内地高才携带资金来港”的议题,分别在立法会工商及创新科技事务委员会向丘应桦局长提出建议。及后在立法会大会上向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陈浩濂署理局长提出书面质询。2023年12月13日,笔者获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回复,政府一直有与内地金融管理部门就不同的跨境资金汇划安排进行讨论,例如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更多便民利商的安排,就透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的内地人才对资金跨境汇划便利安排,政府会按其实际需要(例如设立公司、投资)适时与内地相关部委作出探讨。
议题涉及到内地资金管制政策,必须得到中央同意。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2024年,笔者为身兼全国人大代表的梁美芬议员提供调研资料,“高才北水南下”建议得以在去年全国人大提案中提出。如今更由李慧琼议员联同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集体提出了“购房资金通”方案,对于抢人才、拼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倡议,在各方不懈努力下终于有所突破,“高才北水南下”,见到了曙光。
然而高才到港,在在需财。不但在购房,也在创业,更在兴家。笔者深感上述的“接力赛”应该继续,有必要趁热打铁,进一步深入探讨“高才北水南下”如何扩宽至购房以外的理财范畴。令“接力赛”胜利冲线。
如果相关建议能够得到中央认同,接下来就需要考虑携带资金的额度。就此,笔者就落实全面的“高才北水南下”政策,提出四个“10万美金”的建议。除购房之外,还能有资金投资创业,支付子女优质教育,提高生活水平,享受医疗保健。在各方面为高才虽离乡别井,仍能安心落户香港,考虑得更周到更细致。
现时内地实行外汇管制,内地居民出境时可以携带的人民币现金金额亦有限制,加上内地居民只能在移民时才可申请一次性转移其全部资产,特别是高才家庭认为,有关安排限制了人才来港发展的便利。为帮助“高才通计划”下来港的内地籍人才携带合理资金来港,笔者建议:
第一个“10万美金”,是按照现时的外汇管制政策,夫妻二人可以换汇携带十万美金的等额港币来港;
第二个“10万美金”,建议通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的内地人才,可获得一次性十万美金的审批额度,作为首付款用于在港购置房产;
第三个“10万美金”,建议通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的内地人才,可获得十万美金的审批额度,作为在港开办企业的创业基础资金,用于支付房租、工资等基本支出的开办费;
第四个“10万美金”,建议通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的内地人才,可获得十万美金的审批额度,用于子女在港就读国际学府、医疗及租房等必要生活筹措,但这个措施需要在现有首个十万美元的换汇额度用完且证明不足时,才能够申请。
笔者认为,这四个“10万美金”的政策建议,如能够被采纳,将成为循序渐进支持人才尽速融入香港的巨大助力。 然而,政策一旦得以落实施行,也要注意防范衍生若干问题,例如闭环监管问题和自助申请便捷性问题。笔者建议,这四个“十万美元”如果同高才签证相挂钩,将大大提升“高才通”这一通行证的含金量。
香港与内地本就血脉相连、唇齿相依。在国家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放宽高才带钱来港政策,是促进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中央政府外管局放宽政策,并非单纯给予香港优惠,而是著眼于整个国家战略布局,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作用,带动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呼应两会进一步深化与国际合作的要求。
笔者衷心期望内地特别是中央政府外管局能充分考量高才通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研究并放宽相关政策。让高才们带著资金、带著希望,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自由驰骋,共同书写香港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作者尚海龙是立法会议员、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