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卫生局|优化公共医疗资源分配 缩窄健康差距实现共融
编按:就“01论坛”3月8日文章〈穷人不能病——浅析香港人收入与健康的关系〉,医务卫生局现提供以下资料,以让市民大众对使用医疗服务的分布有正确理解。
香港的医疗政策目标之一为确保市民不会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因此以公营医療系统作为安全网,为全港市民(特别是低收入人士及弱势社群)提供医療保障 。根据医疗费用减免机制,有需要的社群包括综援受助人、低收入病人、年满75岁的高额长者生活津贴受惠人(包括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受惠人)、长期病患者和贫困的年长病人,可获医院管理局(医管局)豁免收费 。在此医療保障下,低收入住户仍可以享有适切的住院服务。
有关文章以入息水平与医疗服务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住院服务和牙科咨询的使用情况,推论出“相对富有的家庭在使用廉价医疗服务的频率上,比起贫穷家庭更高”。遗憾地,该文章使用了错误的数据并做出误导性的推论。
该文章绝大部分所引用的统计数字,并非文章提及政府统计处于2024年公布的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的结果,而是同类型统计调查于2017年公布的结果。
文章亦错误使用上述统计调查报告书内统计表上的“比率”和“百分比”数字。以住户每月入息角度分析为例子,根据上述2024年统计调查的结果,住户每月入息5,000港元以下的人口约为45万(占统计调查总人口约6%),当中约37,000人使用公立医院住院服务(占公立医院住院服务总使用人数的百分比为12.8%),使用比率为8.3%。而住户每月入息50,000港元或以上的人口约为230万(占统计调查总人口约33%),只有约59,000人使用公立医院住院服务(占公立医院住院服务总使用人数的百分比为20.5%),使用比率为2.6%。因此,住户每月入息5,000港元以下人口的使用比率是入息50,000港元或以上人口的3倍,文章错误使用人数百分比而非服务使用比率,才会推出“相对富有的家庭在使用廉价医疗服务的频率上,比起贫穷家庭更高”的错误结论。
除了以上统计调查的结果外,根据医管局的数据显示,2022/23年度约有724,000人曾使用医管局提供的住院服务,其中约77,000人为综援受助人士(占总使用人数的11%)。截至2022年6月,全港领取综援的受助人士约有299,000人(根据社会福利署的统计数据)。综合以上数据估算出其使用比率约为26%。相比之下,没有领取综援的人口组别的使用比率仅约为9%,远低于综援受助组别。这再次证明文章所提及“相对富有的家庭在使用廉价医疗服务的频率上,比起贫穷家庭更高”的结论完全与事实不符。
为全面优化公共医疗资源分配,医卫局正推动基层医疗改革,包括重新定位医管局普通科门诊专为向弱势社群提供全面基层医疗服务,确保所有市民,特别是弱势社群,能够获得高效、可负担且全面的基层医疗服务。为加强针对弱势社群的基层医疗服务,指定的医管局普通科门诊诊所由1月24日起新增预防性妇女健康服务,以及将于本月底开始提供慢性疾病预防筛查及护理服务。此外,政府将于今年推出“社区牙科支援计划”,增加为有经济困难的弱势社群提供的牙科服务。与此同时,政府透过地区康健中心,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士根据其个人需要及风险因素,提供个人化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并鼓励有能力的市民选择私人家庭医生服务,以减轻公共医疗系统的负担,提升整体服务效率。这些服务旨在促进市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从而提升全民健康,缩窄健康差距,实现社会共融。
文章标题由编辑所拟,内容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