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大埔“阻住钓鱼区” 为何公帑又换来鸡肋?
行政长官梁振英去年提议,上班族可利用午饭时间往海旁钓鱼,并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于全港3个地方设立钓鱼区,位于中环及大埔的钓鱼区分别在本年3月及周五(5月12日)启用。早前已有钓友表示前者设计“离地”,至于占地只有200平方米,造价却高达150万、每年维护费达20万的大埔钓鱼区,更是既不中看、又不中用。此笔费用对财政储备达九千亿的港府来说,固然只是九牛一毛,但为政者实应将公帑──亦即是市民的血汗钱用得其所,避免好心做坏事。
选址难言方便 无助推亲水文化
这个造价高达150万元,但设计备受批评的大埔钓鱼区,原来造价已经是“折扣价”。政府本拟将大埔钓鱼区设于白石角,造价350万,每年维护费90万,但区议员要求重新选址,遂将之改设于大埔海滨公园长廊尽头公众码头。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于本年一月提交大埔区议会的文件言及:“由大埔海滨公园东面入口步行约2分钟到达,公园内设有洗手间、餐厅及小食亭,方便钓鱼人士”。骤听选址相当就脚,附近配套设施又齐全,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观乎大埔海滨公园全图,东面大景街入口的确距离钓鱼区甚近,可是公园占地辽阔,达22公顷,餐厅及小食亭实位于回归纪念塔附近,距离钓鱼区约1.5公里(1500公尺),即使1500公尺世界纪录保持者希查姆․艾尔․奎罗伊(Hicam El Gerruj),在比赛场上也须以3分26秒才能完成,所谓2分钟到达的说法,只怕连世界级跑手也没可能达到。
对于钓鱼发烧友而言,这段路程或许尚可接受,但政府建立钓鱼区的对象是普罗大众,若要他们扶老携幼地,背着沉甸甸的渔具前往补给不便、路途又远的钓鱼区,恐怕令人却步。
另外,文件中谓钓鱼区附近有公共巴士站,却未有明言该站位于大埔工业邨腹地,只有72A一路巴士经过,星期六及假日的班次为30-35分钟一班,除此以外,市民只能只行驾车或乘坐的士前往,选址交通难言便利。
设施碍钓鱼 唔做好过做
除了选址问题外,更为钓友所诟病的是钓鱼场的设施有如“阿茂整饼”,不但未能为钓友提供方便,反而“阻住”钓鱼。据文件所述,政府是次招标内容包括6项闲钓辅助设施,其中的照明设施及座椅确为钓客带来方便,但总体而言可谓是做多错多。
木凳栏杆值百五万? 公帑须用得其所
更何况,是次工程有否必要花费150万元?钓鱼区长约23米,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其上设施只有简单座椅、指示板、栏杆、照明设备及饮水机,但这些简单设施却要价150万,每年维护费亦需20万,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根据大埔区议会2017年文件〈地区小型工程实际支出暨预算现金流〉,一般栏杆安装项目如“于大明里广场沿水景外围安装栏杆”、“更换完善公园出入口栏杆”只需3.5万至7万元;长椅项目普遍在10万元以下,而钓鱼区内只有4张长椅,照理费用有限。
每年政府皆会将一定资金拨归各区区议会,作兴建或维修社区设施的用途,其便民、利民用意值得肯定,但观乎是次钓鱼区工程,是否物有所值却成疑问。其实类似事件已非首次发生,2015年有市民发现鲗鱼涌新建2个“不能避雨的避雨亭”,耗资21万公帑,后因居民投诉,于2个月后被拆掉。此反映政府上下从拨款、理财、政策构思至监管皆存在问题,冀来届政府正视,对这些地区工程的设计、造价、营运问题更严格审视,莫再让市民的血汗钱,换来一堆大白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