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港产片、合拍片 真要分得那么细?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将于4月9日举行,在五部获提名最佳影片的电影中,只有《点五步》属“港产片”,其余均为“合拍片”。在此之先,已有不少论者批评合拍片大行其道、港产片已死云云,惟此说无疑是贬损香港文化,若然我们认为香港文化是瑰宝、有其价值,为何不能藉合拍片将香港文化推而广之,甚至以香港文化影响内地?

延伸阅读:【香港电影金像奖】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完整提名名单

+6

固守香港市场 难出产大制作

事实上,随着香港内地市场此消彼长,香港电影要兼顾内地市场、寻找内地投资者,以获取更多资金、收入,已是大势所趋。纵然资金多寡与电影质素无绝对关系,但不容否认的是,资金是拍摄电影不能缺少的一环,其关系到电影工作人员的待遇,也有助提升电影的制作水平。

过去杜琪峰在接受访问时指出,一部电影若要回本,投资额只能占票房三成左右,就是说一部投资额达三千万的电影,票房需达一亿。然而,观乎香港历年票房,只有五部电影票房逾亿,而且五部电影均非港产片,若然电影人只着重香港市场,则难以拍摄大制作。电影人为争取更多资源,将目光转移到庞大的内地市场,也是合乎情理。

《毒战》虽然大部分的取景来自内地,拍出来的效果却完全像一出香港电影。

内地资金香港口味 有何不可?

无可否认,在合拍片的制度下,的确出现部分中、港两地皆不讨好的作品,然而,当中亦不乏以内地资金拍出香港口味的佳作。举例说,2011年上映的《桃姐》就是合拍片,电影讲述的是本土味道甚浓的马姐故事,最终《桃姐》在各大电影节屡获殊荣,电影主角叶德娴更凭此作夺得威尼斯影后。

另一显例,就是杜琪峰的《毒战》,电影是以天津为背景的公安故事,惟正如不少影评人指出,电影充满香港味道、保持杜琪峰的一贯风格,更有内地影评人指出,《毒战》突破了内地的警匪片风格。由此观之,只要本土故事说得动听,具一定质素,也能获得内地片商青睐,香港电影人不一定为迎合内地市场而委曲求存,更可以运用本土元素,影响内地电影风格,将港产片的特色发扬光大。以至今届获提名最佳电影等多个奖项的《树大招风》,也有内地片商参与,同样被视为“港产”的优秀作品。

延伸阅读:【金像奖.2017】《树大招风》大奖呼声高 新演员新导演抢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