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声道|向局长许愿:旅游业界的四个共同期望
两届政府无缝过渡,通过架构重组设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主动迎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使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目标,将目前由不同政策局分管的文化、体育和旅游事宜统整,加强督导和推动香港文、体、旅产业发展,锐志革新,立意甚美。
作为业界一分子,期待新一届政府积极施为,以魄力解沉疴。在此抛砖引玉,提出四点愿望予杨润雄局长。
来稿作者:黄进达
愿望一:制定前瞻性框架,树立施政标竿
建议制定新五年政策框架,综合考虑并理顺现行需要汇整的文化、体育、旅游政策,突显专局设置的施政理念。新订立的政策框架必须紧贴《十四五规划》的路线,汇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文体旅局设计发展政策提供顶层指引,有助于五年内各单项或综合政策的落实时,能够主动靠近国家及特区政府政策目标,比如融入湾区城市一起推动非遗传承、青少年交流、艺术文流、公共文化设施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和展会项目等,达至“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互促发展。”
愿望二:建立学习型团队,与社会同创新
智能时代早已无声到临,市民与消费者除了物质生活外,更对精神生活的需要大增,希望体验结合有文化内涵、有感官刺激、有互动交流、有进度验证的文体旅活动,当然愿意为此消费。为促进政策推动,并准确为市场把脉,文体旅局如能建立学习型团队,使团队成员能够有意识、有系统和持续地不断获取新知,让团队在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中高效运作,不负众望。
承上建议,配合新一届政府锐意革新,“以结果为目标”,形象风格务实,我期望局长带领公务员团队揉合文、体、旅的政策时,除“食老本”维持现有的优势产业成果外,更应与团队重视研究及案例参考,一同开拓新机遇。
愿望三:认清文体旅关系,一体同生共荣
政策局功能调整,政策思路也应该顺势调整。文化、体育、旅游的行业界定,微观上存有分野,宏观而言却有不少跨业务的相容处。文化、体育盛事能牵动旅游业,旅游服务又能为呈现文化、体育项目的人文精神,并赋娱乐及消费功能。
旅游业产生的效益,是香港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养活大量劳动人口,而且是现时文、体、旅三者当中营收相对明显的行业。建议局方未来推动政策时,可以多考虑集中资源保持现行旅游业界的优势,并以“一带二”予以借力,带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既可保障行业优势,又可以作为政策推动的引擎,指引市场鼓励融合。此举亦能洗走部分社会人士认为文化、体育事业对香港经济贡献较弱的刻板印象。
愿望四:为业界打大补针,追回过去三年光阴
自2019年起的社会动乱,再加上过去两年新冠疫情的冲击,香港旅游业界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影响,眼下疫情虽然本地个案缓慢上升,然而市民与百业已有充足准备,在新常态下应对万变的社经环境。
香港正值由治及兴的关键发展时刻,为配合来届政府一同“讲好香港的故事”,旅游业界在应对挑战中,急须回复元气。过去两年文体旅三板块面对最严重的危机,在于市场崩盘导致人才严重流失。旅游业界引颈以盼政府及早放宽隔离措施,并以科学方法进行精准监察,使香港有旅客、行家有工开,方有条件吸引人才回流,维持优势竞争力,进一步拉动文、体版块发展。
同时,建议政府考虑继续“2022保就业”计划,积极考虑推出第六轮财政纾困措施,甚至针对旅游业界提供较长期支缓受困行业的复苏计划嗯嗯,包括设立复业起动基金作救亡起搏。值适同庆特区成立廿五载,政府如有意促进市情,能与业界商量推出本地游补贴、赏你游计划、消费大抽奖等措施,更是善举。
以上四点是业界对文体旅局的期望,相信局长明心睿智,必能制定具体目标,务实执行。文化铸民族魂,体育锻炼意志,旅游事业引导海内外人民轻松投入文化与体育,转化产出。期待在杨润雄局长的带领下,文体旅局能全情发挥作用。
作者黄进达是经民联旅游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