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斗而不破 居中艰难平衡
正在访问亚洲的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初始成员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汶莱、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及越南,共13个国家。美国牵头的印太战略将推动各国在数字经济、供应链弹性、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和劳工保障等方面的标准整合,相信亦会针对中国在区内日益壮大的经济影响力,从而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新加坡虽然一方面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然而总理李显龙接受日媒《日经新闻》专访时同时指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无论如何都是利大于弊。李显龙认为即使亚洲国家都积极地与其他强国或经济体寻求平衡,但实际上亦应乐见中国的经济增长,所以新加坡同时亦支持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
保持平衡不等同要否定中国
李显龙一方面指出,亚洲各国愈趋依赖中国贸易,其实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随着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不论是投资的机会和市场都集中在中国,中国成为区内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亦是顺利成章。中国早就成为了日本、新加坡以至多个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自2013年起的最大贸易伙伴便是中国,亦一直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李显龙甚至认为亚洲各国应该庆幸,中国始终都寻求和区内国家推动合作、追求共荣,而非迳自地把自身的规范强加于其他国家之上。
李显龙虽然直言当前根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停止与中国贸易的代价,并认为这只会增加与中国之间的磨擦,甚至难以维持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关系,但李显龙并没有放弃呼吁亚洲国家应有更平衡的外交和贸易关系。他在访问一再强调,维持外交关系平衡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与欧盟、美国、非洲以至拉丁美洲的接触。他认为亚洲国家目前应该采取的策略是保持弹性,避免向任何一个国家过于靠拢。
维持艰难的中间人角色
李显龙无疑希望避免过于政治化的外交取态,亦没有通过否定与中国的关系来达至平衡,以追求在中美关系上左右逢源。但在中美角力的大格局之下,新加坡要维持中间人的角色无疑愈来愈难。例如日本有意见反对中国加入CPTPP,以避免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李显龙去年3月接受BBC访问时,亦曾承认新加坡很难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选择,他只希望“时间尚未来临”。
同样面对中美角力挑战的,同样还有香港。香港与新加坡不同,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并没有外交自主权,但香港的繁荣成功亦正正在于超级连系人的角色。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近日赴瑞士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亦向传媒指出近年的地缘政治环境愈趋非常敏感,香港要发挥桥梁的功能变得更为困难。特区政府换届在即,香港能否再次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不但让香港在世界变局中突围而出,甚至令中国和美国能更能斗而不破,考验的就是新治港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