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空站自力更生 科技围堵致技术自主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中国周四(17日)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至中国独自组建的天宫太空站,并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三名航天员正式于太空站工作。这对中国太空科研有着里程牌式的意义,也象征了中国在航太科研上的竞争更趋接近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中国航天科研创下新一页,是国家与科研人员过去多年的努力,不过同时也有人指出,今天中国航天的成功,不得不“感谢”美国多年来对中国的打压。

在天宫太空站正式运作之前,近地轨道上只有一个太空站——国际太空站仍在运行。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展开太空竞争,双方先后各展开自己的太空站建设。冷战结束之后,太空竞争一下子冷却下来,美国为了节省成本于是与俄罗斯合作共组联合太空站,是为国际太空站的原型。随着其他国家的加入,国际太空站现时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五个主要国家地区合作营运。

中国决心自力营建太空站

太空站除了象征航太工程的科研技术成功之外,也是科研的重要地方,不少量子领域的科学研究都必须在微/无重力状态下进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发展加速,中国在1990年代晚期便一直也想参与到太空站的科研当中。美国认为航天科技是军事机密,一直阻止中国参与并将其排挤于国际太空站之外,但这却也点燃了中国必须“靠自己”走出一条路的决心。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载人太空站工程实施方案》,决心自力组建一个由中国人自行研发与经营的太空站,从立项至今11年,太空站终于初步启用。

回顾历史,中国之所以决心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于建造太空站和发展独自的航天科技上,某程度上也是被美国所迫出来的。英媒BBC在报道时就指出了美国的排挤令中国决心发展独自的科技。除了少数科技能从比较友好的俄罗斯手中获得,中国的整个航太科技体系几乎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式地自行累积出来,此时美国即使百般忌惮中国在该方面的发展,但却欠缺有效阻止其发展的方法。

+3

科技孤立中国迫出创新

事实上,美国试图科技孤立中国远远不止在太空站问题上。自中共建政以来,美国已在军事科技领域全面封锁中国,但近年中国军事科技发展仍然非常快速,引致美军多次强调解放军的威胁,可见军事封锁过去并不成功。

除了在军事方面,美国自特朗普时代开始发起了对华的科技战,希望通过禁止美国科技流出而在各个领域封锁中国科技创新。例如2019年美国展开了对华为、中兴等的制裁,禁止它们使用美国科技,阻止它们获得芯片等。由于中国长期以来都依赖进口芯片,欠缺制造芯片相关技术,美国的禁令使得华为等中国企业面临芯片供应中断的问题,一直被中国视之为“卡脖子”的问题。

美国这类科技孤立政策在初期有不错的成效,制裁令生效后接近两年,华为等中企面临的困境仍然严峻,芯片业未能追上最先端的技术。不过,正如太空站的历史所揭示的道理一般,美国科技封锁在长远而言未能阻止中国继续发展和创新,亦只会令中国意识到“受制于人”的问题而加大其解决问题的决心。

中国在2016年前后完成“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的发射后,已经把研究中心转移到太空站上。(新华社)

华为近日刚公布了手机作业系统“鸿蒙”2.0的更新版本,准备在新一代手机中搭载,在内地引起了不少热话,更被视为足以威胁到Google Android与Apple iOS市场份额的新竞争者。虽然早在美国对华为动手之前,“鸿蒙”系统已立项,但无疑美国的科技围堵也加速了中国对掌握一个自主可控的系统的渴求,加快研发速度。

另一方面,芯片问题更令中国决心发展国产芯片技术,以攻克“卡脖子”的问题。过去两年国家已多番对芯片业加大投入。事实上,包括微软创办人盖茨在内等不少评论都已指出,在芯片业上意图孤立中国,最终将使中国发展出独自的科技,将来只会令欧美的芯片行业更难与其竞争。近日彭博社指出,副总理刘鹤将带领推动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发展,以求在这个尚未有主导先来者的领域担占有利位置,并已为此计划准备了一万亿美元的资金。从这些都可看到,美国的科技围堵中国长远而言对中国可能是激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