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数字再创新低 私楼比例扭转无期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房屋委员会月中更新过去十年公营房屋实质建屋量数字,当中2020/21年度的公共租住房屋及资助出售单位总数仅得11,261伙,仅高于2014/15年度的9,938伙及2011/12年度的11,186伙。如果只看公共租住房屋部分的话,2020/21年度甚至只增加了6,261伙,比较2018/19年度的17,658伙跌了接近三分之二,并且是近十年内最低的一个年度。

与此同时,就算是加上房屋协会同期兴建的966个出租屋邨单位,2020/21年度新增公营房屋单位依然只有12,152伙,而2021年私人住宅落成量的20,888个单位则比其高了七成以上,超越竣工私人住宅比公营房屋多约五成的2014/15年度,因此去年其实还是过去十年私人住宅与公营房屋落成数量落差最大的一年。

预测建屋持续失准

值得注意的是,房委会每一季都会根据房屋建设计划进度对未来五个年度预测建屋量进行评估。对于2020/21年度的预测建屋量,房委会在2016年底曾经预测有1.66万伙,2017年底增至1.87万伙,到了2018年底及2019年底却先后调低到1.81万伙及1.3万伙,今年初更减至余下1.13万伙,显示房委会根本无法很好地掌握旗下楼宇竣工速度。

基层上私楼无望,公营房屋成为另一个上楼选择。(资料图片)

如果说2020/21年度建屋量有可能是受到前年反修例运动与去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那么我们不妨转去看看房委会对2017/18年度的预测建屋量。2016年底的数字是2.06万伙,2017年初微调为1.91万伙,2017年底再减至1.85万伙,2018年初即将结算时却暴跌为1.37万伙,结果实质建屋量也真的只有13,661伙,个中显然涉及房委会的评估失当。

公私楼比例不均衡

况且比照私人住宅一手市场,单位落成速度似乎不应太受去年疫情影响才对,因为2018/19年度公私楼落成量均能超过2万伙,而在发生反修例运动的2019/20年度两者数量也是同步掉到1.3万伙左右,唯独是当中疫情肆虐的2020/21年度彼此相差了8,736个单位,难道疫情会避开私楼地盘而针对公营房屋工地?

政府七年前公布《长远房屋策略》的时候,已将公私营房屋供应目标比例订为60:40,到2018年又将比例进一步改为70:30,然而推行至今实际从来未有一年能够达标,结果去年两者建屋数量比例更反过来比40:60还低,此等成绩和效率实在叫人质疑相关主事者们是否真正有心让该目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