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在坐视以巴伤亡增加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持续,伤亡人数每一天都在增加。以色列军方周一(17日)表示,至今空袭已击杀逾130名巴勒斯坦武装份子,加沙政府则表示至今死了212人,包括36妇61孺。
在战火交加之际,联合国安理会周日(16日)召开以巴紧急会议,惟因美国反对而再次未能发表停火声明。
中国是安理会轮值主席。外长王毅周日表示,由于一个国家的阻拦,导致安理会未能就以巴近期冲突,发出一致声音。普遍认为,此“一个国家”为美国。
华府的“积极不干预”
众所周知,美国向来与以色列站在同一阵线,除了为抗衡区内重要国家伊朗之外,也因美国犹太人组织活跃于政治游说。上届特朗普政府更是完全向以色列倾斜,包括将美国大使馆由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拜登政府虽然较之温和,但仍摆脱不了亲以色彩。仅在这一轮以巴冲突爆发前一周,美国国会才批准向以色列出售价值7.35亿美元的精确导引武器。
随着以色列空袭持续,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姿态强硬,美国国内不少声音向拜登政府施压。国务卿布林肯日前表示“如他们寻求停火,我们准备提供支持和协助”,惟其强调“最终要由当事各方说明他们想达成停火协议”。华府这种“积极不干预”的做法能持续多久?例如《华盛顿邮报》的社论便指出,以军空袭对哈马斯的打击打击,但美国政府一直在赔上声誉。拜登政府若然在幕后游说不果,又仍然在联合国安理会阻碍谴责声明,必然会招致更大的批评。
安理会大国的妥协责任
安理会的无法通过声音当然绝非首次,更是其典型问题。仅在两个月前,英国便在安理会提出谴责缅甸军方政变的动议,但据报亦遭俄罗斯及中国双双否决,当时中国外交部便指出要避免矛盾激化。
常任理事国否决权机制一方面能确保安理会的决议得到共识,但另一方面却要承受无法通过决议的风险。这个问题本身并非必然存在,只要理事国能收窄分歧,达成共识。故此安理会的困局其实同时也反映了几个大国之间的分歧。坊间不少建议认为安理会可修例,例如常任理事国的资格、表决机制等,但治本之法始终是增加几个大国的共识,而共识的前提必然是沟通及理解。
不论在国际政治现实中或是联合国机制上,世界秩序也肯定不可能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要顾及,美国以至西方的意愿也是重要的,少了哪一方的支持,也只会令事情裹足不前。而这种政治上不妥协的代价,便是缅甸的人命伤亡,以巴的战火连天,甚至更多本可避免的人祸。故此大国要有大国的责任,懂得超越政治分歧,求同存异,方为对国际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