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耶路撒冷冲突升温 只因以色列欺人太甚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4月中伊斯兰斋戒月开始后,以色列军警在当地的清真寺附近设置路障,限制巴勒斯坦人的行动自由,双方敌对关系再现升温。上周五(7日)更有大批军警闯入圣地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并向人群发射橡胶子弹和闪光弹,而巴人则投以烟花和杂物还击。是次冲突起因虽然交织着两个民族逾半纪的旧恨,但新恨却是生于东耶路撒冷的非法迫迁行动。若然东耶路撒冷的历史争议一天尚未解决,两族的暴力冲突亦只会无日无之地延续。

上周五以色列军警突袭位于东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并造成200多名巴勒斯坦人受伤后,以巴冲突的火药再被燃点。以色列在圣地镇压平民,除了惹来国际社会关注,也使其殖民政策和耶路撒冷的主权争议再度浮现。

殖民主义扩至东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去年10月裁定,原居住于谢赫贾拉(Sheikh Jarrah)的数十户家庭须于限期内迁出,以腾出空间让以色列的囤垦者迁入。尽管裁决明言原址住户可得到2万美元的重置和法律补助作为赔偿,但他们并未就此放弃历史权益,更表明只愿意向法院成立的基金缴租,而非向声称拥有房屋拥有权的Lahav Shomron。以色列周一(10)欲为局势降温宣布暂缓审理案件,但巴人的怒火却如野火般蔓延至海法等城市。

更重要的是,谢赫贾拉发生的惨剧不单只是以色列殖民计划的一部分,也不仅只出现于耶路撒冷一处而已。1967年六日战争阿拉伯联军惨败后,巴勒斯坦不单受到全面军事管制,其领土更被分割为加沙、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用以孤立和围堵巴人的反抗势力。更甚是,以色列及后加快扩展囤垦殖民,务求将巴人赶出家园,以便让犹太人建立定居点社区,逐小地扩大以色列的“领土范围”。纵然《日内瓦公约》亦有明文指,“占领国不得将其本国平民之一部分驱逐或移送至其所占领之领土”,但半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除了软弱无力的抗议声音,其实也没有任何伸张公义的实际行动,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更反称此举“不一定非法”。

图为5月7日以色列警方在耶路撒冷出动水炮车,驱散旧城区大马士革门附近地区的巴勒斯坦示威者。(AP)

人道灾难夹击 历史遗绪未解

在新冠疫情的人道危机下,以色列亦不见得愿意让巴人有一丝喘息空间。由于巴勒斯坦已被以色列锁国13年多,基本水电供应长期短缺,赤贫和失业已令多数巴人挣扎求存,而随著疫情肆虐西岸和加沙等地,更使巴勒斯坦的资源匮乏医疗系统雪上加厢。然而以色列不但没有放宽其种族隔离政策,反而更维持按种族分类来提供医疗服务,结果惹来联合国评为“法律上和道德上”皆“不可接受”。

以巴冲突长达半世纪未解,纵然个中渗进了不同导火线,但总体来说还是历史争议尚未有公正的判决,而公义又被强权亦真理所取代。1967年以色列从战争中取得耶路撒冷的管治权后,联合国已不止一次谴责以色列的横蛮,如在安理会第476决议中强调,一切旨在改变圣城耶路撒冷的性质和地位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均无法律效力,而且亦公然违反《日内瓦第四公约》,惟以色列仍可以在美国坦护下低头行事、而中、俄等安理会成员国亦不愿干涉过多,更遑论一众阿拉伯国家近年因为美国和以色列的金钱利诱,早已放弃昔日既定立场,只剩下巴人孤军作战,被迫以暴力作为呐喊。因此只要历史争议尚未解决,其遗绪亦会无日无之地定期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