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电视辩论左右总统选情 美国社会继续“笨下去”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今次大选辩论到底谁胜谁负,短时间内仍然难以说定。不过特朗普太早接受祝贺,自然引起反对者的耻笑。(路透社)
在知识分子和公关团队眼中,无疑希拉里看来做得不错,但是看在美国所有选民眼中,他们真的想要这样一个乏味的总统吗?(美联社)

美国总统大选第一场电视辩论结束,媒体争相报导谁胜谁 负,这正是问题所在。特朗普于第一次电视辩论中批评希拉里的发言:“典型政客:只说不动。所说动听,但不切实际,永无实现可能。”特朗普的批评,几乎可以完全还诸彼身。但不要忘记,这些动听而不设实际的高谈阔论( 更多是相互攻击),正是左右大选结果的电视辩论之主旋律。这是何等荒谬?美国大选胜负影响全球政局安稳,正如希拉里所言:“这场选举使世界不少领袖忧虑。”选民本应详审候选人的能力、经验、政纲,然后再慎重抉择, 选出合乎美国以至全球利益的有能者;但事实却是选民往往基于几句“演说精句”即作抉择,实辜负世界重托。

回顾历史,第一次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电视直播于1960年举行。当时候选人肯尼迪,本是名不经传的参议员,他所挑 战的,却是副总统尼克逊。在辩论直播前,肯尼迪民调一 直落后;然而,他凭出色的辩论技巧,最终胜选。从此, 电视辩论直播一直左右美国大选。

在选举论坛中,候选人为求吸引目光、攻击对手,每每不 惜在辩论直播中撒播失实言论。例如诺贝尔奖得奖者克鲁 曼(Paul Krugman)就指出特朗普曲解中国的货币经济, 其对联储局的指控,亦属阴谋论,不符事实。然而,辩论 时间有限,若候选人的失真言论过多,对手未必有充足时 间澄清,如主持人不加纠正,在候选人多番强调下,观众 很容易被误导,最终投下错误一票。

电视辩论亦变相鼓吹政治娱乐化,将焦点放在候选人的言语技巧,而非政纲,实属反智。如列根于1980年大选辩论 中的一句“There you go again”,即被传媒用作突显列根的 睿智,进而左右选情。时至今日,情况亦没有多大改变, 特朗普本身是实况节目主持人,其巧言令色,不单助他胜 出总统初选,更助他在民调迫近希拉里。在今届首场电视辩论,他不断嘲笑对手,赢得不少掌声。须知,担任总统所需的才能,绝不单止口才和个人魅力;然而,电视辩论却将此无限放大,当作权衡总统能力的首要因素,政策、政治理念反成次要。最终使选举变得琐碎化、浅薄化,选 民未能整体、深入地作明智判断。

不可否认,电视直播能助大众理解候选人政纲、口才和政 治理念;然而,若电视直播决定选举结果,对选举、乃至 民主政制,皆会造成不良影响。希拉里问:“他们(世界 各国人民)可否倚赖美国?”若然美国的选举制度续“笨 下去”(dumbing down),则世人难以信赖美国,亦只有 走出反智,才能选出她所说“值得美国与世界人民信任的 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