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非理性抗争不利抗疫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公务员周一(3月2日)起陆续恢复上班,许多私人企业亦纷纷跟随,反映社会对疫情防控相当乐观。但正如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所指,疫情其实仍未“见顶”,全球第一波疫情最少持续“三五个月”,大众理应保持警惕并做足防范。可惜的是,部份人对有助防范疫情扩散的检疫中心百般抵制,甚至以非和平手法抗争,这对维护市民健康没有任何益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香港出现许多争议,无论是口罩供应、应否“全面封关”,还是在哪里设立隔离营。无可否认,这些争议反映政府在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举棋不定、协调不力,致使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慌情绪。但总的来说,相比最近确诊数字井喷式增长的韩国、意大利、伊朗,香港疫情并不特别严重,其中梁卓伟引述早前与其交流的英国卫生部官员指,香港防疫表现比新加坡好,因为前者人口较后者多,但确诊案例较少。

香港疫情总体平稳,如此局面值得各界珍惜。我们没有理由掉以轻心,因为可能会出现第二次爆发。在此情况下,尽快完善防疫体系,特别是确保有足够检疫设施便至关重。

暴力冲击与抗疫背道而驰

平情而论,市民对设施靠近民居感到焦虑可以理解,政府解说工作不足确实亦加剧了焦虑。然而,部分情况下的抗争理据却是情绪主导、理性欠奉,例如早前示威者反对在远离民居的翠雅山房设置检疫中心,便是典型的民粹式反应。令人担心的是,民粹抗争并非偶然发生,而是持续出现──最近各区都有居民抗议当局设立“指定诊所”,有极端示威者甚至投以汽油弹破坏。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便批评,这些暴力行为会严重损害医疗系统制止病毒爆发,与抗疫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香港01》在疫情初期便呼吁,社会应避免在危急关头受到粗疏的情绪化思维影响,应以理性、专业态度作出应对。如今香港疫情平稳,没有大规模爆发,算是不幸中之大幸。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巩固战果,抑或自乱阵脚、不顾大局呢?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