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指“低能” 新加坡有何可取?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新加坡贸工部部长陈振声在一个闭门场合解释星洲当局应对疫情做法的录音,其间他将新加坡的政策与香港作对比,甚至揶揄香港人的表现“低能”。不少网民看毕义愤填膺,隔空作出各种反击。新加坡与香港的处境不同,有些比较未必适合,而且说港人“低能”也欠公允,然而若只对录音里针对香港的批评锱铢必较,就会错过当中值得反思的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向中国周边地区扩散,各地都要采取应急机制。单从数据而论,新加坡是内地以外最多感染者的地区,最新数据已有77宗,比香港还多。对于陈振声拿香港作反面教材,有港人反唇相讥他没有自知之明,甚至讽刺新加坡人“比白痴更白痴”。

客观而论,陈振声拿香港人抢口罩和厕纸行为与新加坡作类比,更用上“白痴”这样的字眼,与其身份极不相符。由于其言论不仅针对香港,也贬斥了新加坡国民,因此在星洲内部也受非议,迫使他于facebook解画,强调自己当天是与一群地方企业领袖“坦诚交谈”。

疫情之下没有该死的人,无论是新加坡人还是港人,在此时互相指摘固然于事无补,徒增彼此的隔阂。对于陈振声的批评,没有道理的大可一笑置之,但瑕不掩瑜,我们不应看漏了这段录音当中一段非常值得港人借鉴的话。录音指出,香港人即便做出多“低能”的事,但因为背靠中国,为了打进中国市场,外商最终还是会回到香港,然而新加坡就没有“耍白痴”的空间,因为新加坡之所以吸引到众多外资是建基于其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如果新加坡在疫情上乱了方寸,那恐怕“病毒未杀死我们(新加坡人),我们已被自己的行为杀死”。

这段话无疑清晰地突显了“新加坡个性”。“不自强就会被世界所遗弃”可算是新加坡精神的核心。由1963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含泪宣布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起,新加坡主政者自身及其教育人民的方式都可谓建基于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之中。可以说,现代新加坡的成功正正立足于人民意识到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如果不自强就无法生存的强烈危机感。

现代新加坡的成功正正是因为人民意识到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如果不自强就无法生存的强烈危机感当中。(Getty Images)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新加坡的一套未必是港人所想要的,但新加坡人那份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则是港府及港人所须学习的。香港是个有运气的城市,这么说并非要抹杀香港人过去的努力。无论内是地于1949年变天令大量资金进入香港,还是后来中国改革开放为香港带来巨大的成长动力,香港都是得天独厚的“幸运儿”。但这种幸运却又似是种魔咒一样,上至政府、下至普通人都被其甘甜外衣所麻醉。

香港政府长期生活在只要什么都不管就可以成事的想像中,更迷信极端的“大市场、小政府”自由经济理念。不要说当下政府不作为,就连殖民时代的港府,也承认对于香港之所以成功感到“没有概念”。这助长了政府长久以来“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及“任由市场发挥”的概念。这种态度在顺风顺水的好日子还可以,但随着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外部竞争加剧,我们才发现这些“不作为”是多么的令香港无法前行。政府之外,香港人也对于香港的价值过分自信,沉迷于“食老本”的“自我感觉良好”状态,永远认为香港就算不须提高竞争力都可以安坐其地位的想像之中。在去年的反修例示威中,一部分抱着“香港地位无可取代”的港人心态便表露无遗,甚至演化出“揽炒论”的讲法。但当世界不断前行,现实似乎不断告诉我们“你不行了别人就上”才是真理。

前特首梁振英提出的“适度有为(appropriately proactive)”,也总离不开“自由放任”。(资料图片/梁翊铭摄)

新加坡人对香港的指摘或不可取,但香港所欠缺的,正是那份忧患感和自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