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狮子山精神2.0”|于品海

撰文: 于品海
出版:更新:

祸不单行,这是香港身处困境的最佳描述。然而,迎难而上,不正是曾经被无数香港人引以为傲的“狮子山精神”的缩影吗?今天的香港人是否能真正传承这种精神,看来“讲就容易”,当真正面对艰困时,就算是保持镇定都并不简单。

过去大半年的反修例骚乱还没有完全安静下来,香港就再一次陷入类似SARS的抗疫运动中,对于已经中产化的香港,它本应是现代的、理性的,具思考力的,但却无法避免被误导,以致只会用情绪化和恐慌应对社会危机。这不符合一般人所想像,但却是事实。香港人是否能够认清问题,因应形势变化制定对策,从而安然度过困境,甚至能够涅槃重生,取决于香港人是否真正懂得“狮子山精神”的意义所在。

香港人是否能够认清问题,因应形势变化制定对策,从而安然度过困境,甚至能够涅槃重生,取决于香港人是否真正懂得“狮子山精神”的意义所在。(资料图片/黄永俊摄)

用理性克服困境

虽然“狮子山精神”就是香港精神,但它并没有被系统研究过,更不是什么学术探索的结论,它只是香港人战后数十年发展经验的实践所得,由一位很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歌星罗文用浅白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将大家的心情浪漫地演绎出来的结果。香港在战后由一个贫瘠的殖民地演变成亚洲四小龙,其经济成就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记忆。它反映了一大批内地移民战后抵港的拼搏经历,他们的一生亦因此与这片土地联结起来,共同构筑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狮子山精神”。“狮子山”并非英国殖民者带给香港的,其精神更不是因为香港是殖民地或是英国管治的成果,相反,“狮子山精神”就是因为殖民地政府无法为香港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南下的企业家和劳动工人只能够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努力,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新天地。这种勤劳和拼搏的精神,就是“狮子山精神”的精髓所在,亦是大家必须珍惜的内涵。

今天的年轻一代并非“狮子山精神”的缔造者,而是享受着“狮子山精神”的成果,他们对这种“精神”看似熟悉、其实完全陌生。首先,为什么选择“狮子山”而不是其他山,如太平山?因为狮子山更能代表香港的普罗大众,他们大多数是住在狮子山脚下的一群,而不是那些住在太平山顶的精英阶层。这些普罗大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甚至需要亲手搭建居所,为家人遮风挡雨,而且不断努力积聚财富,既要保证自己的生活,更要帮助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其次,他们以产业工人及小商贩为主,全是战后逃难到港,二战后香港人口只剩下五十万,到了1950年就增长到220万,变化之大,可想而知。这批新移民辛苦工作,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要为自己与家人建立安稳的生活,香港的经济奇迹只是他们辛勤工作带来的间接成果。狮子山既是他们遥望远在北方家人时所看见的那座大山,亦反映了这些人生活上的艰辛,这对艺术家或许算是浪漫,因为这是对亲情的思念,对未来以及摆脱贫困的期盼,希望有朝一日能与亲人相聚,共同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战后,新移民逃难到港工作,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要为自己与家人建立安稳的生活,香港的经济奇迹只是他们辛勤工作带来的间接成果。(香港电台图片)

这样的历史与年轻人今天的追求和想像存在差异并不奇怪,要求两代人有同样的认知亦不切实际。但当今天的年轻人遇到困难时,不懂得从自己责任的视角来审视挑战,误以为将责任推诿给他人,困难就不再是自己的,甚至可以将问题解决,这显然是误解了“狮子山精神”的用意所在。这并非否定今天年轻人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缔造他们自己的“狮子山精神”,只要他们愿意用理性、魄力和积极的态度,成功的机会是同等的。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这样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好像人类历史所证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以被重复使用。香港人在今天这一段逆境中需要再将“狮子山精神”激发出来,但它不会是同一个“狮子山精神”,只能是它的2.0版本。无论这是什么版本的“狮子山精神”,香港人必须意识到它离不开勤劳与拼搏,或许今天香港身处的困境,正是给大家缔造另一次奇迹的机会。然而,掌握机会说来容易,它需要我们对现状拥有正确判断,无法诉之于冲动、悲情,甚至假消息来实现。当专业与科学被政治所取代,当理性思考被情绪所干扰,讨论被谩骂与威胁所掩盖,我们又如何可能运用理智来改变命运?

向歧视偏见说不

反对政府用傲慢手段修订《逃犯条例》当然值得支持和理解,但用暴力和违法方式去反对,甚至蓄意误导《逃犯条例》合情合理的部分,通过挑拨内地与港人之间的矛盾以求达到政治目的,这并非“狮子山精神”,更不是当年拼搏的港人所思所想;批评政府在处理疫情时做不到更好亦当然是合情合理,但却不等同某些人可借用市民的恐慌来对政府进行无端指责,甚至提出如医护罢工以求逼迫政府实施“全面封关”。更荒唐的就是那些用爆炸品进行武力威胁的行为。一部分市民在面对黑衣人的违法行为时表示谅解,他们要证明自己的“宽容”,甚至“大条道理”,但面对往返内地的港人或大陆人时就心胸狭窄,甚至歧视,这样的双重标准只能证明他们之前做的不是真正的宽容,讲的不是真正的道理,而是与黑衣暴力者犯着同样错误,对骚乱与恐慌要承担同样责任。

医护人员工会医管局员工阵线召开记者会,提出医护罢工以求逼迫政府实施“全面封关”。(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无时不向世人提醒自己的不足,要不然为什么需要如此隆重推进“第五个现代化”,更没有必要给香港“一国两制”?中国的人均GDP不到香港的四分之一,美国更是中国的六倍,全球两大经济体实际经济水平差天共地,只不过中国人的收入增长比同等经济体的水平为高,因为中国政府更重视人民的收入,有方法管理经济增长,不会只帮助企业的利润。只是,即使收入稍高,而且财富集聚能力更强,也无法否定中国的发展水平依然偏低,需要在多个方面,包括公共卫生治理上投注更多精力,“武汉肺炎”爆发就是又一次证明。不少香港人一直认为内地人缺乏应有的现代文明,现在发生了适切的案例,如乱食野味,却无法用适切的眼光来看待。港人经历过SARS重击,恐慌情绪可以理解,但根据世卫和美国医学专家的评价,中国的防疫能力与2003年SARS爆发时已经有大幅提升。

同舟共济 让改革上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现实上与“狮子山精神”所指一样,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的生活,是一种坚毅与拼搏的表现。中国模式与香港经验代表的发展成就,都是落后经济追赶发达经济的过程。其实,过去几十年内地的发展不正好说明它在各个时期面对各种困难吗?但内地人民并没有因此停止改革,这将会是他们终极成功的起点。对于香港,战后的经济奇迹就能支撑我们一世吗?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为香港在八十和九十年代提供新一轮经济刺激之后,我们并没有持续优化香港经济和社会结构,以致金融业和地产业变成阻碍发展的大山。当我们预计大陆社会可以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甚至会在公共卫生治理方面推动更全面改革,创造更大成就时,却无法对香港的前景有信心。香港人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出路在于重拾“狮子山精神”,同舟共济、停止内耗,有理有节传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全社会理性讨论,将焦点放到逼迫政府推动深刻改革,而不是将精力耗费在无休止的撕裂和违法行为上。这就是“狮子山精神2.0”。

香港人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出路在于重拾“狮子山精神”,同舟共济、停止内耗,有理有节传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全社会理性讨论,将焦点放到逼迫政府推动深刻改革。(资料图片)

一个坚持与内地区隔的政治群体已经在香港诞生,他们出于现实不至于自命为“港独”,其中亦有不少人只是错误将对社会的不满转嫁到主权层次上,但都无法回避它的隐性本质。如果市民对政府的普遍不满持续发酵,就会形成合适的土壤,一旦出现助燃事件,这个群体就会是“港独”的群众基础,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是被逼上梁山的。他们虽然缺乏理据,更毫无谋略,所提出的政治社会要求杂乱无章,不切实际,根本无法成功,但却是一股庞大的不稳定力量。然而,就算这样,他们的鲁莽行径依然会让香港社会付出沉重代价,社会改革将可能失焦。香港市民不需要感到绝望,要认清过去大半年的暴力骚乱根本无法解决香港的深层次问题,用激进政治手段,包括威胁罢工以应对武汉肺炎完全缺乏科学性,只有通过香港人群策群力,才能成功抗御与解决。相反,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于投掷汽油弹的黑衣人或者企图盗窃社会运动成果并已失去政治信用的政客,必然是所托非人,甚至会摧毁香港的社会经济基础。

如果市民对政府的普遍不满持续发酵,就会形成合适的土壤,一旦出现助燃事件,这个群体就会是“港独”的群众基础。(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狮子山精神”对于今天的香港有什么警示作用,或许才是大家应该讨论的。香港人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好像上一代香港人一样,才能解决香港当前的困难。香港以往的经济成就并非任何人的恩赐,是香港人自己努力的成果。解决香港的困难,我们不需要诿过于人,而是要紧握自己的命运,勇于面对挑战,用勤奋与努力,科学与理性,齐心协力推动改革,打破窒碍香港发展的既得利益结构,重构香港的产业体系,分配结构,让香港人的整体利益先行,让年轻人扎实看见自己的未来,才是应对困局的有效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