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令亚裔面孔受歧视? 防疫亦要防偏见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所导致之肺炎,疫症迅速向全球扩散。在对此高传染性的病毒所知不多,又未有已知疫苗及治疗下,世界各地进入恐慌,可以理解。然而此疫症在世人心里种下恐惧,加上文化差异所产生之不解和误会,容易形成种族偏见。

在疫情大规模爆发后,世界各地网民皆疯传国人吃野味之恶习,当中尤以一名女子手口并用,拿一只原只蝙蝠放进口了咬的影片,最广为人传。由于早前有专家指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之源头或来自蝙蝠,此影片被加上了由于中国人吃蝙蝠,因此导致了此次全球疫症之联想。然而后来便有人踢爆,此影片根本不是在中国拍摄,而是一个介绍太平洋岛国帛琉的旅游影片。蝙蝠汤为当地著名菜肴,甚至连台湾总统蔡英文到访时都曾尝过。

另外又有学者撰文指,新型冠状病毒最初之病例跟出售野味之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并无关系,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之源头或非来自野味,又或者多于一个源头。这反映此次疫症爆发,比纯粹归因中国人吃野味因此患肺炎复杂得多。虽然国人野味之恶习确实令人侧目,然而此奇怪之饮食习惯非中国人独有。相反其对待动物之方式、制作食物之卫生情况,更值得为外界所关注。

中国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断蔓延,被研究认为系众多危险病毒的自然宿主的蝙蝠,也再次引起网友关注。(秒拍视频截图)

公共卫生观念不同

当新型肺炎扩散到世界各地,外国人对华人甚至亚裔面孔之戒心亦加强许多。有华人在巴黎地铁上戴上口罩,结果引来旁人奇异目光,又有传有亚裔女子因在火车上戴口罩,而被其他乘客赶下车,激起了歧视疑云。此类事情之出现源于中西文化对何时戴口罩的认知大不同,法国卫生部呼吁只有在显示有呼吸道感染征状时才戴口罩,平时只需勤洗手、打喷嚏时掩口鼻。

相反在亚洲地区,戴口罩被视为防御性措施,以防受感染。因此当疫症尚未蔓延时,各处口罩早已给抢购一空,街上已是人人戴上口罩,这对于西方人来说的确难以想像。东西专家亦对戴口罩之建议有所出入,东方或香港专家建议民众出街或到人多地方应戴上口罩,以防病毒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不过有不少西方学者质疑戴口罩之实际成效,指洗手更有效阻止传播病毒,反指戴口罩或会令人有错误之安全感,而忽略其他个人卫生措施。

不论如何,东西方社会对口罩观念之不同,产生了不少误解和不安,亦引发了歧视之争议,而此类种族主义事件的确正在发生。有越裔女子在街上被路人叫她戴上面罩,又有柬埔寨裔女子于巴黎坐巴士时,有乘客以不屑口吻称“有名中国女人,她会传染我们,她应该回家。”对此有法籍华人于社交网络发起“#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运动,以求唤起对亚裔人歧视的关注,结果在法国社会引来回响,得到跨种族支持。

加拿大公众恐慌变种族歧视,亚裔被疏远。

瘟疫剥夺爱的力量

疫情以无色无味无嗅的形式蔓延,民众惊恐及不安,继而其将恐惧投射于容易辨认的对象身上,可想而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确由武汉传出,由中国向国外扩散,而在西方亚洲面孔较为罕见,对亚洲面孔加强戒心,是自然不过之心理反应。然而亚裔民众因而受到针对或歧视,既不显得公平,亦可能会加深种族之间之隔阂。其实在传染病肆虐之时,最重要是做足卫生措施,诸如勤洗手,此道理对所有族裔皆然。病毒亦不会如人类般有种族偏见,而是对所有种族一视同仁,皆有同等机会受感染,因此针对亚裔之行为根本毫无意义。

对此大众传媒亦应担起向大众扫盲及教育之责任,厘清事实及制止假新闻传播。可惜部份不负责任之媒体,如法国报章Le Courier Picard便以头条大字标题示为“黄祸”引起争议,其后该报为使用了“最差之亚洲人刻板印象”道歉。然而亦有评论借用此场疫症标签取消航班、禁止入境等举动,皆与“排华”扯上关系,则惹来不少网民批评,指采取措施减少与来自疫症源头之人接触,为人类最基本之保命反应,根本难以一口咬定为种族主义。

其实可在理解范围内之恐惧与确实无疑之歧视,两者界线有时难以划分,很多时候更是交错重叠。针对亚洲面孔之歧视行为,很多时候出于长年深藏于文化中根深柢固之偏见,但同时亦可能仅仅出于对他者文化以及疫症本身之无知和恐惧。在疫症蔓延之阴霾下,让我们重温法国作家卡缪经典小说《瘟疫》中的一句:“瘟疫剥夺了每一个人爱的力量……因为爱需要有一点未来,而我们却只剩下片刻。”恐惧或许使人失去同情、使人变得自私冷漠,但若因此以偏见蒙蔽爱,亦是一场威胁人类心灵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