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历血腥一夜 复杂困局待新总理拆解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由俗称“Whatsapp税”而爆发黎巴嫩示威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且为内战以来最大规模。去年哈里里(Saad al-Hariri)因示威辞任总理后,新政府一直未能筹组。首都贝鲁特上周末再次爆发大型示威,更演变成激烈之警民冲突,逾300名示威者或警员受伤,为三个月以来最血腥一晚。迪亚布(Hassan Diab)在总统奥恩(Michel Aoun)及什叶派真主党支持之下于周二(21日)正式组阁。然而面对政局动荡不安,经济濒临崩溃,黎巴嫩要重回和平安定之正轨,谈何容易。

和平及安定一直离黎巴嫩人民遥远。1975至1990年间之内战,造成12万人丧生,近百万逃亡国外,一度被誉为“中东巴黎”之首都贝鲁特成为一片颓垣败瓦。黎巴嫩政局不稳很大程度源于历史因素。位处地中海东滨之黎凡特,自古以来已是一片多宗教、多民族、多文化之沃土。其受鄂图曼帝国400年后,于一战后再受法国统治,因而划出黎巴嫩此一新国家。在此人造国界之内,基督徒、穆斯林、德鲁兹派、犹太人因应其不同之民族及宗教背景分配权力,从此成为黎巴嫩宗派政治权力结构之雏型。

既有殖民统治遗下之先天不足,黎巴嫩亦面对地缘政治及国内宗派冲突之后天失调。1946年黎巴嫩脱离法国独立后,各大宗派间之协商式民主很快便因中东区内之冲突而崩塌。1975年各大宗派间爆发内战,引发邻国叙利亚及以色列挥军入侵以支持及打撃境内不同派系。1989年《塔伊夫协议》终止了内战,并重建了战前各大宗派间之权力分配。18个官方承认之宗教,包括四个伊斯兰宗派、12个基督教宗派、德鲁兹派、犹太教等各自有其地盘,如总统必须由天主教马龙派出任,总理则由伊斯兰逊尼派出掌。

黎巴嫩示威持续,总理哈里里10月29日宣布辞职后,示威虽然有所减少但未完全停止。(资料图片)

《塔伊夫协议》的落差

然而内战结束后之30年以来,黎巴嫩之政局仍是由同一批统治精英把持,大部份更是内战期间各个宗派之军阀,于战后体制中进行政治分赃,如总统奥恩便是在内战中冒起之军官,曾于1988年出任总理,却因遭叙军打撃而流亡海外。2005年归国后,奥恩跟叙利亚冰释前嫌,更与在内战中逐渐大幅扩张势力之死对头,由伊朗支持之真主党合作,以争取其支持出任总统。前总理哈里里亦为亿万富豪兼前总理拉菲克(Rafic Hariri)之子,拉菲克早于沙特阿拉伯经商致富,成为利雅德之忠实伙伴,及后拉菲克回国后便弃商从政,更成为内战后首任黎巴嫩总理,并于2000年再度出任总理。拉菲克于2005年遭真主党刺杀而死后,其子临危受命被推举为逊尼派联盟之领袖。

在此批统治精英治下,黎巴嫩不仅未有从战乱中重建,政府更贪污成风甚至侵吞公款,人民生活质素每况愈下。食水、电力、原油等生活基本所需要么被财团控制,要么由黑势力所把持,大部份公共卫生设施破败不堪,人民连干净食水都难求。2015年政府关闭垃圾堆填区,爆发垃圾危机而导致全国示威。同时间黎巴嫩的国民人均生产总值亦拾级而下,债务反而升至生产总值之151%的历史新高。为挽救国家破产危机,哈里里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又建议36种包括开征新税项之新措施,当中之“Whatsapp税”便成为骆驼背上之最后一根稻草,掀起全国之大规模示威。

此次示威与往昔之不同的是,黎巴嫩人民未再以宗派划分,相反是对扳倒所有掌权之各大宗派统治精英。黎巴嫩示威虽以反“Whatsapp税”而起,却迅速转向成为针对统治阶层之示威。纵然哈里里迅速在两周之内呈辞,仍平息不了人民积压30年之怒火。示威者高喊“我们是人民革命,你们是内战”,直指不论逊尼抑或什叶派、穆斯林抑或基督徒,皆是一群从内战中窃取权力,背离人民因而亦被人民背弃之统治精英。纵使真主党尝试将示威原因归咎于外国势力,指控事件由美国于背后策动但并不奏效。不同宗派之示威者似乎放下对伊朗、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外国势力之意见,此宗派不分之团结,亦正是黎巴嫩示威持续多月仍未溃散之原因。

黎巴嫩示威:图为防暴警12月15日在贝鲁特殴打示威者。(AP)

黎巴嫩人三大诉求

示威者提出三大诉求,要求终止宗派权力分配架构,委任政治独立之总理以及独立专家及技术官僚,重写选举法并提前举行大选,全部皆为政治体制之改革,更是要将《塔伊夫协议》以来之统治精英,甚至法殖时期以来权力架构全面打碎。《协议》以平衡各派势力为目的,理念并非不可取,惟实践起来却被视为精英把持权位及滋生腐败之根,示威者自然争取撤底改变,并坚持其三大诉求。哈里里于示威爆发初期早已呈辞,政府内各大宗派对于继任人选却迟迟未得出结果。去年底政府宣布将由派系色彩并不强烈之电脑工程师出身、前教育部长迪亚布出任总理,亦被指其受总统奥恩及对示威者采取强硬手段之真主党背后支持,既不能得到反真主党之示威者接受,亦难以得到利雅德以及美法德等西方国家支持。在国会内手握重权、哈里里所属之逊尼派联盟亦未有支持迪亚布,令其未能塑造跨宗派支持之认受性,尚未上马已沦为跛脚鸭。

为达到三大诉求,示威者采取愈来愈激烈之手段,而政府明显亦将武力升级以震慑示威者。上周六(18日)蒙面示威者为突破警方防线,于国会大楼示威附近向防暴警察掷石、盆栽、汽油弹,照射镭射光及放烟花,防暴警察以催泪弹及水炮驱散,冲突持续数小时并有多人被捕。黎巴嫩红十字会称当日共接收冲突双方共220名伤者,并将其中80人送院。民防总局也表示另外协助了114人,成为了三个多月以来最血腥一晚。而当示威持续、政治僵局未解,惠誉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一年内第三度调低黎巴嫩之信用评级,称其政治上之不确定性,银行业信心因资金管制而受损,皆令该国出现债务违约之危机。

面对政治僵局未解、街头冲突不断、国家濒临破产,迪亚布手上接过黎巴嫩内战以来最艰险的烫手山芋,要将国家重回正轨谈何容易。或许正如哈里里所言,“让军队、保安部队、示威者处于对峙状态,如同在问题里兜圈子。”要真正解决黎巴嫩之困境,落实政治改革,改变已经腐朽败坏之宗派政治分赃制度或为可行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