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抢购潮再现 消委会应打击炒风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武汉爆发不明肺炎,本港陆续出现疑似个案,勾起不少市民2003年的沙士回忆。香港人对不明肺炎严阵以待,市面开始出现口罩抢购潮。有药房向《香港01》指出,虽然现时入货量已比往日增加三至四倍,但因供应商来货不稳,目前供应仅及需求十分之一。

因应武汉爆发不明病毒性肺炎,公立医院已提升至“严重”级别,出入医院人士都戴上口罩。(梁鹏威摄)

抢购潮再现 政府须确保货源

《香港01》周二(7日)在荃湾、旺角一带多间药房实测,发现口罩价格甚为浮动,部分药房将平常每个平均一元的成人口罩价钱擡高至接近一倍,部分儿童口罩被炒贵四倍,甚至有市民在社交平台发文指,有商户将原价50元一盒的口罩标价280。虽然部分良心商家拒发“灾难财”,照依原价出售,惟商户存货始终有限,市民要避开炒价唯有多走几趟。

这种情况非首见。过去沙士亦曾出现卫生防护用品的抢购潮,甚至连政府各部门,以至医院、私人医生的口罩及外袍亦见短缺。时任消防处救护监督(策划)蔡虹辉于疫情告急时,甚至须自行向供应商逐家打电话“追货”。社会医疗物资曾出现的一时短缺,导致当时社会气氛甚为紧张。

当年财经及库务局担当起“库务”的支援角色,协助政府采购各种医疗物资,并与供应商、零售、医护各方面协调,以确保医疗用品供应充足。若今年不幸再遇相似情况,财经及库务局应同样协调商界、医院等各方物资分配。另外,在货源不足市面出现抢购潮时,港府亦须加紧与防护用品供应商联络,确保到港货源充足。

因应武汉爆发不明病毒性肺炎,公立医院已提升至“严重”级别,出入医院人士都戴上口罩。(梁鹏威摄)

遏止口罩炒风 消委会宜介入

除了政府须负起与供应商连络的责任外,市民在购买口罩等物资时也应得到保障。炒卖口罩遗祸市民,炒卖得益亦由炒家“净赚”,供应商亦无从得益。消委会与供应商之间其实有合作空间,共同打击炒家,压低口罩由供应商送到市民手中的价格差距,杜绝炒家透过疫症发“灾难财”,迫市民挨贵价口罩。

消委会与供应商合作,2003年时已有先例。为竭止沙士口罩炒风,当时代表3M等部份口罩供应商的香港科研制药联会与消费者委员会合作打击炒卖,由消委会处理投诉,供应商负责制裁。若市民发现商户炒卖口罩,可以先向消委会投诉,由消委会担当“摘名风纪”,再将确认参与炒卖的商户名单交予联会,以暂停向涉事商户供货。

有生活用品店增购N95口罩。(资料图片/胡家欣摄)

今次不明肺炎引起社会广泛担忧,口罩更开始缺货,政府应该对各种抢购潮防范未然。消委会对市面的抢购现象需要加强触觉,适时发放消息澄清供货情况。参考当年沙士,尚有消毒药水、湿纸巾、火酒等物品有可能出现抢购,消委会应为公众监察价格走势,并向公众发布相关物品的建议零售价格,再与供应商合作断绝炒家货源。对于白醋、板蓝根等“偏方”的炒卖,消委会与卫生署更应尽快向公众澄清事实,避免市民浪费金钱却得物无所用。

正所谓有备无患,佩戴口罩不仅防备新型肺炎,现时香港亦正处于流感高峰,市民自然希望戴上口罩预防传播。面对部分商人在肺炎消息弥漫社会时擡高口罩价格,政府应担起协调口罩等防护用品采购的责任,以免市民挨贵口罩,及部分药房借灾难生财。